圍繞中心工作 夯實黨建基礎
為建設隴上一流教體強區提供有力保證
——天水市秦州區教體系統黨建工作側記

(圖為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副廳長孫杰在天水市教育局局長李淳的陪同下查看天水石馬坪中學“教育之星”宣傳展板)
秦州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443所,在校學生11.26萬人,教職工6293人。全區教體系統共有74個基層黨組織(局機關1個,教研室1個,城區學校31個,農村學校41個),黨員1747人。其中局黨委直屬城區學校黨組織33個,黨員736人(含離退休黨員113人);農村學校黨支部41個,黨員1011人(含離退休黨員151名)。在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新形勢下,天水市秦州區教體系統黨建工作按照“黨建抓一流、辦學創一流、質量爭一流”的總體要求,以“辦人民滿意教育,建一流教體強區”為主題,以“三創三帶、三優三名”示范創建工程及秦州“教育之星”評選活動為載體,主要從明確工作思路、培養先進典型、擴大組織覆蓋、提高黨員素質、靠實組織責任、加強制度建設等方面著手,狠抓學校黨建工作,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柴金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光慶帶領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有關人員慰問天水市新華門小學優秀教師)
創新載體增強實效 培樹典型示范帶動
在市教育局黨委和區委組織部的指導下,秦州區教體局黨委在反復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圍繞一個主題,強化兩個作用,抓好三個建設,實現四個提升”的黨建工作思路,即:確立“圍繞教育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質量”這一主題;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抓好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提升機關黨員干部服務水平、黨員教師業務引領能力、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一所學校就是一個樂園、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為了樹立一批立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的優秀學校、優秀黨組織、優秀黨務工作著和優秀共產黨員,讓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教師學有榜樣,趕有方向,不斷激發廣大教職工創先爭優的熱情,局黨委不斷創新黨建活動載體,在全系統積極組織開展了“三創三帶、三優三名”示范創建活動和“教育之星”評選及學習宣傳活動。
“三創三帶”,即創建校園文化建設示范校,帶動全區辦學水平的提高;創建課改樣本校,帶動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創建校安工程示范校,帶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今年3月,組織全區40余名校長、書記對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學校進行了觀摩學習,明確了符合各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方向,劃撥專項資金、投入人力和時間,創建了市五中、西十里小學等20所校園文化建設示范校,積極帶動全區辦學水平的整體提升。由區教研室牽頭,組織開展各類校長和教師培訓,“同課異構”教學評比及與省內外名校聯合教研等活動,不斷發現和解決課改中的新問題,提高教研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課改模式,創建了市三中、市四中等20所課改樣本校,促進全區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結合災后重建、校安工程等項目建設,自2008年至今共建設項目57個,其中農村學校建設項目達43個,全區校園硬件設施建設明顯改善,在新華門小學、市四中等40所學校建成校安工程示范校,促進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中共天水市秦州區委、秦州區人民政府慶“七一”表彰會)
“三優三名”,即創建、評選10個先進基層黨組織、10名優秀黨務工作著、100名優秀共產黨員,引領教體系統黨建工作全面發展;評選10位名校長、100位名班主任和200位名教師,積極開展“領導率先垂范、黨員服務模范、名師教學示范”活動,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書育人和服務育人。今年“七一”紀念建黨90周年之際,共評選表彰了10個先進基層黨組織、10名優秀黨務工作者和80名優秀共產黨員,充分發揮了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目前,各類教學骨干中黨員教師比例迅速上升,占全區骨干教師的90%以上。大力實施“三名工程”, 不斷加強對名校長、名班主任、名師的培養和選拔,在慶祝第27個教師節之際,評選、表彰獎勵了10名優秀教育工作者,60名優秀班主任,120名優秀教師,激活了名師的資源優勢和在教育管理、教書育人、教育科研、指導培養骨干教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強教師愛崗敬業的責任感和自豪感,提高了黨建工作及創先爭優活動的實效性。
開展“教育之星”評選及學習宣傳活動,實施“典型引路”工程。自2010年10月到今年7月,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以開展全國教書育人十大楷模“每月一星”學習宣傳活動為契機,先后評選出一批在秦州區乃至天水市都有一定影響力、教育力、感召力的“秦州教育之星”,有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石馬坪中學姚軍林老師,有教法新穎、成果顯著的市三中景建江老師,有救助孤兒、師德高尚的天水郡小學程瑋老師,有愛校如家、扎根農村的齊壽中學孟麗紅老師,有身殘志堅、獻身教育的牡丹學區辛學文老師,每月在《秦州教育通訊》刊登典型事跡,號召廣大教職工認真學習,弘揚楷模的高尚師德,激發黨員教師積極投身教育改革發展實踐的工作熱情,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營造了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
“建聯掛幫”擴大組織覆蓋 嚴把入口提高黨員素質
近年來,通過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創先爭優活動,農村學校黨建工作取得了重大進步,為推動農村中小學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政治保證。但由于農村村學黨組織均建立在鄉鎮中心小學,黨建工作存在黨組織活動開展難、黨員參加活動難、黨的作用發揮難等實際問題,切實影響了學校黨建工作的正常開展。針對這些問題,秦州區教體局黨委在天水市教育系統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根據省市《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黨建工作深化創先爭優活動的通知》,結合工作實際,不斷創新農村中小學黨組織設置形式,按照就近就地、方便參加組織活動、便于黨組織發揮作用等原則,把提高黨組織組建率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一項硬任務,采取“一建、二聯、三掛、四幫”的方式,新建了一批農村村學黨組織,健全了農村中小學黨組織網絡體系,做到了應建盡建,擴大覆蓋面,不留空白點。 一是“建”。今年4月,印發《農村中小學黨組織建設摸底表》,對農村村學黨組織建設情況和黨員分布情況開展了深入調查。按照《秦州區教體系統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黨建工作深化創先爭優活動的通知》安排,在條件成熟,黨員人數較多,黨員教師比較穩定的村學建立黨支部。“七一”前后,經局黨委和學校所在鄉鎮黨委批準,在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高考復讀四部等社會辦學組織和玉泉學區縣家路小學等19所農村村學,先后新建了20個黨支部,覆蓋黨員117名。全區教體系統基層黨組織由原來的74個增至94個,有3名以上黨員的學校黨組織覆蓋率達到85%。今年下半年還將在其余16所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村學和3所需要剝離的文衛、聯合黨支部,按照程序相繼建立黨組織。 二是“聯”。對校址相對集中,黨員人數不足3名的村學和社會辦學組織,本著就近方便的原則,酌情在鄰近學校建立聯合支部開展黨建工作。 三是“掛”。對一些校址偏遠,黨員人數不足3名的農村村學和社會辦學組織,采取了把黨員教師關系轉入所在行政村或社區黨支部的方式,方便了黨員教師參加組織生活,開展組織活動,發揮黨員作用。 四是“幫”。對黨員空白學校,以選派黨建指導員和選調交流黨員教職工的方式開展黨建工作,多渠道、多形式選賢任能,把一些靠得住、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優秀黨員教師調入黨員空白學校,為幫助學校建立黨組織積極創造條件,切實實現了有黨員的地方就有黨組織,有黨組織的地方就有健康的黨組織生活的目標。
“黨員隊伍的質量關系到黨的生命,決不能馬馬虎虎,更不能湊湊合合。”近年來,局黨委高度重視黨員的培養和發展,嚴格按照“三個培養”的黨員發展思路,采取“嚴、明、全、公”等措施,即“預審嚴格、公示透明、測評全面、表決公平”,注重在教學一線教師、優秀年輕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師德標兵等群體中發展黨員,改善黨員結構,嚴把黨員入口關。今年開始,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表決通過實行黨員票決制,即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必須獲得多數黨員認可才能通過,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只有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加強黨性鍛煉,積極接受黨組織教育和考驗,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獲得認可,切實提高了黨員質量,同時,也有效推進了黨內民主。2011年,在城區學校共培訓入黨積極分子42名,新發展黨員38名,轉正黨員21名。

(市委組織部長及兩區五縣組織部長在天水市三中督查黨建工作時觀看專題片)
黨務政務制度健全 分工合作責任明確
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講話中講到:“必須始終把制度建設貫穿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之中,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繼承傳統、大膽創新,構建內容協調、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 近年來,全區教體系統不斷加強黨建制度建設,為黨建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了堅實保障。一是堅持黨務、政務公開制度。在秦州教育網上設立“黨務、政務、校務公開欄”,公開教育方針、政策、辦事程序、工作方法等內容。進一步健全完善了《秦州區教體系統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工作管理制度》、《標準化支部建設制度》、《三會一課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黨建工作例會制度》、《支部學習制度》、《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廉政建設制度》、《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與考察制度》等十項制度以及公開服務承諾“六要”、“六不準”和“八項要求”,匯編了《黨建工作手冊》,使黨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基層黨組織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同時,不斷加強對學校領導班子的教育管理、監督和考核,為學校黨建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二是加強標準化支部建設。制訂了《標準化支部建設辦法》,強化學校黨建陣地硬件建設,在時間、精力和資金上加大投入,給予保障,做到陣地“十有”,即有牌子、有黨旗、有桌椅、有資料、有制度、有記錄、有檔案柜、有電教設備、有黨員星級榜、有黨組織示意圖,切實把黨建陣地建設成了黨員學習培訓、會議會務、組織活動的場所,規范和加快了學校標準化支部建設的步伐。
建立了由局黨委統一領導,班子成員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基層黨組織書記主抓的黨建工作機制,實施黨建工作目標管理,細化黨建目標任務,不斷創新黨建考核方法;各學校黨組織也層層落實責任,形成了支部抓班子,班子抓黨員,黨員帶教師的良好格局,中小學校黨建工作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農村學校黨組織在教體局黨委和16個鄉鎮黨委的雙重管理下開展工作;城區31個黨組織劃分為東、中、西三個局黨委委員責任片區,實行片區內基層黨組織聯建制度,在局黨委委員指導下,由各學校黨支部按季度輪流組織開展聯建交流活動,整合學校黨支部和黨員資源,實施網絡化管理,推進了黨建工作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