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是我國西北地區唯一獨立設置的林業高等職業院校,全國100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之一,現有在校生8000多人。近年來,學院立足林業行業、面向區域社會經濟,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高技能人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服務理念,搭建新生優惠、獎學金、勤工助學等助學平臺,打造出多元化、規模化、制度化的陽光助學工程。

一、新生入學綠色通道
新生報到期間,學院開通新生報到“綠色通道”,通過緩交、減免學費、助學貸款等手續,保證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部順利入學。2013年,通過“綠色通道”入學的有596人,占入學新生的21.8%;2013年全院學生辦理助學貸款2131人,占學生總數的27%,比2012年增長了24.4%,有18人通過辦理緩交學費直接入學。

二、獎助學金陽光政策
為了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鼓勵學生刻苦學習,營造良好的學風、校風,按照國家、省上和學院的相關文件精神,認真認定、詳細登記、嚴格審核、采用銀行卡打卡,保證了情況真實、數據正確、金額準確、發放及時等有效措施,使國家及學院的每一分錢都能及時準確的發放到學生手里,使每一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充分享受到陽光的政策,并實實在在的幫助每一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學院充分利用評定獎助學金這一契機,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召開全院學生表彰大會、專題班會、專題宣傳等形式,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和感恩教育,讓廣大獲得獎助學金的學生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榮譽和幫扶,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飲水思源,激發他們勤奮學習,積極向上。

三、助學貸款雪中送炭
近年來,學院按照國家及省上助學貸款精神,本著早宣傳、早動手、抓重點,講實效、手續齊、效率高的原則,扎實開展貧困生的調查摸底工作,建立了貧困學生信息資料庫,在學生工作處的具體指導下,在各系書記、副書記和輔導員的積極配合下,對《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表》進行認真匯總和評估,及時對入學新生進行家庭經濟困難認定。這些扎實有效的工作為學院獎、助學金的發放和助學貸款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提高了學院學費的收繳,為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雨露計劃和風細雨
學院坐落于天水,教學資源豐富,為天水、隴南籍學生就讀提供便利,每年天水有200多名農村學生、隴南有300多名農村學生被我院錄取,在天水市、隴南市扶貧辦的大力支持,2008年我院被天水市扶貧辦列為天水農村 “雨露培訓”單位,2012年我院有154名同學被列為培訓對象,每人3000元。今年,我院有243人天水農村學生,向天水市扶貧辦匯報,全部列為培訓對象,實現全覆蓋,比去年增長了1.6%;學院積極向隴南市扶貧辦匯報,今年,武都區47名農村學生被列為培訓對象,比去年增長了100%。

五、整合資源全面提升
學院在多年學生資助方面,逐漸形成了“一二三四”的助學工作模式:即在學生資助工作中努力按照一個目標(人才培養)、二條主線(一是構建學生資助的社會化、網絡化的系統工程;二是構建全院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學生資助體系)、三項建設(一是建立科學的、可操作的學生資助認證依據,二是積極拓展社會資助渠道,三是建立健全學生資助監督體系)、四是強化四個方面主題教育(自強奮斗教育,誠信、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實踐能力教育)來開展學生資助工作,并把它們貫穿融入學生子資助工作始終。努力構建學生資助的長效機制,建立一個科學合理、公平有效的學生資助體系,確保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從2010年起,學院每年花1000多萬元用于學生獎助工作。按照省教育廳劃撥的名額,國家獎學金8人:用于獎勵全院綜合排名前8名的學生,每人每年8000元;國家勵志獎學金150名:用于獎勵全院綜合排名前150名的學生,每人每年5000元。按照國家規定,學院按照事業收費的5%用于獎助,學院獎學金,按全院學生的30%進行獎勵,平均每人每年900元;“雙百”優秀學生,共200名,每人每年200元;先進個人(三好學生和優秀干部),占班級總人數的10%,每人每年200元,單項獎,不受名額的限制,每人每次200元。此外,還有威龍、人本、華天班等“訂單班”獎學金。在助學金方面:國家一等助學金4000元/生/年、二等3000元/生/年、三等2000元/生/年,按全院學生的30%進行評選;勤工助學,27個崗位,60多人次,每人每月150元,除此外,還有數額不等的困難補助、特困生補助、臨時物價補貼以及大學生服兵役學費補償、天水農村籍學生“雨露培訓”計劃等。近幾年,學校還為舟曲、岷縣、嶂縣等災區學生、“家庭特別困難學生”、“聯村聯戶”幫扶鄉村的學生實行了減免學費政策,使他們順利完成了學業,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單位,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學院資助工作的和風細雨下,青年學子將會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