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著名的《一課一練》數學練習冊將在今年走出國門在英國出版,消息一出,網友們立即炸開了鍋。說起《一課一練》,許多人都不陌生。這本1993年出版的教輔讀物到現在已經有22年,覆蓋了一至十二年級全部學科。有人評價它是一套“老師不用不放心,學生不做不放心,家長不買不放心”的“神書”,還有人將這套書稱作是教輔中的“戰斗機”。
事實上,從去年起,英國政府開始大規模的推廣上海數學模式。去年9月,英國先是邀請71名上海數學教師赴英交流,10月,英國又派來一個數學教師先遣小組到上海取經。這不,九九乘法表也要出口啦!英國政府日前要求,所有兒童在小學畢業前都應該學會12以內的乘法表。可見在數學水平普遍“捉急”的英國,提高算術水平的意愿那是多么地強烈。
================《一課一練》練到英國 小明小紅走向世界================

經華東師大出版社證實,《一課一練》 數學分冊英國版已經在翻譯中,有望于今年暑期出版。《一課一練》被上海學生戲稱為“神書”,有網友開玩笑說:“該書‘折磨’了上海學生22年,如今,英國小伙伴們也開始了苦兮兮的數學探索道路了。里面的小紅小張小明肯定也繞暈他們,最后想提醒一下他們的老師,千萬不要忘記撕掉每本一課一練背后的答案啊!”據悉,《一課一練》于1993年出版,覆蓋了一至十二年級全部學科。在其全盛時期,開學前的銷售量曾高達280萬冊左右。
據悉,英國版《一課一練》以原版《一課一練》的題目為基礎,并根據英國當地教育的需要,由既熟悉國內教材,又對英國教育有深入了解的專家團隊負責翻譯與改編。華東師大社有關人士表示,由于兩國學制和課程標準都不一樣,比如英國版《一課一練》五年級的內容,可能會同時涉及上海版四年級、六年級的內容,所以將根據英國的年級課標來選取具體的知識體系內容,但整體難度不會降低。只是會在術語和背景知識等內容上作一定的調整,譬如,有些題目是關于對人民幣的認識,就要換成對于英鎊的認識。
================九九乘法表引進英國================

3月17日,在英國倫敦東北部埃塞克斯郡的哈里斯小學,一名三年級(相當于國內二年級)的小學生在白板上用豎式計算。當日,來自中國上海徐匯區上海小學的數學老師林磊和金向軍為英國倫敦東北部埃塞克斯郡的哈里斯小學的學生們上數學課,教授“九九乘法表”在數學計算中的運用。英國教育部負責學校改革事務的官員尼克·吉布以及約40名小學老師旁聽了課程。新華社記者韓巖攝
繼《一課一練》后,“九九乘法表”也進英國啦!日前,來自上海徐匯區的數學老師為英國埃塞克斯郡哈里斯小學的學生上數學課,教授九九乘法表在數學計算中的運用。比如24×3,從小對九九乘法表耳熟能詳的上海小學生,可能二年級時就能立即得出答案——72,但在英國這道題是這樣算的:因為10×3=30,10×3=30,4×3=12,然后進行疊加,得出的答案是72。乘法口訣表顯然對運算速度有很大提升。
不過,九九乘法表對英國學生是否有用,也引發了熱烈的討論。有教育界人士稱,因為語言系統、文化傳統不同,九九乘法表確實效果有限。據悉,《一課一練》英國版將把九九乘法表改為當地學生熟悉的“12×12乘法表”。
================英國教師來滬了解“中國人的數字頭腦為何靈光” ================

2014年2月,英國教育大臣特魯斯帶領代表團來到中國上海“取經”學習“乘法表”。回到英國后,英國政府決定從中國引進數學老師到英國教數學。上海則派60名數學老師赴英國“支教”。
英國《金融時報》2014年3月稱,不少中國家長正急著自掏腰包把子女送到國外留學,但英國卻正準備向中國學習數學教育,并派遣英國教師至上海了解“中國人的數字頭腦為何靈光”,學習如何將這些“武器”部署于“國內生產總值(GDP)戰爭”中。
特魯斯說,雖然英國也有許多優秀的數學老師,但在訪問了上海和其他中國城市之后,她更加堅信,英國可以從中國學習到更多的東西。她說,中國老師有一種勇于進取的精神。她希望英國教師也能夠在精神和數學成績方面達到這種水平。
================中國學生成績驕人引西方取經================

許多人相信,《一課一練》之所以受到英國的青睞,是因為上海學生在PISA中取得“二連冠”的驕人成績。
PISA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進行的15歲學生閱讀、數學、科學能力評價研究項目,主要考查義務教育末期學生是否掌握參與今后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問題解決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每3年進行一次測評,每次從閱讀、數學、科學中選擇一個作為主要領域,另外兩個作為次要領域。
2009年上海組織學生參加PISA測驗,奪得數學、閱讀、科學三項第一,震驚世界。2012年上海學生再次奪冠,引發許多西方國家對中國基礎教育的關注。去年2月以來,英國、南非等教育部門的負責人紛紛來到上海“取經”。
================上海數學style走出國門,鼓舞了誰?================
英國教育大臣感慨,英國人歷來對數學和科學的熱情不高,如果不改變學習數學的態度并學好數學,將最終影響到英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而上海基礎教育體系深耕多年后,令全世界刮目相看。英國教育界迫切希望見識上海數學課堂教育的第一手資料,以“惡補”國內中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在中國父母熱捧各種國外教材、國外課程的當下,中國教輔《一課一練》卻能出口到英國,這個現象值得思考。數學教育家張奠宙認為,《一課一練》能走出國門,并非偶然,這是中國數學教育多年積累的體現。中國數學教育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發展道路,具有自己的優良傳統。其中,大多數學生具有扎實的數學基本知識和數學基本技能,這一點尤為世界各國的數學教育家贊賞。
張奠宙說:“了解世界的教育潮流固然重要,但是總結自己的經驗也不可忽視。‘一課一練’走出國門,啟示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在吸收國外優秀經驗的基礎上,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并應提升為理論形態,在平等的基礎上與世界各國同行進行交流。”不過,他同時也指出:“中國的教育有缺點,過度的教育競爭和教育功利主義確實存在。中國的教育也有它的成功之處。我們不可夜郎自大,卻也不可妄自菲薄。”
================中國教育,別丟掉你的自信================
《一課一練》走出國門,原因是英國教育部門希望借鑒上海的教學經驗。有人說,這充分說明中國教育并不比西方差,我們不能妄自菲薄;有人說,一本數學教輔書說明不了問題,中國教育改革依舊任重道遠。
媒體評論員耿銀平認為,近些年,中國教育在注重開放、注重想象力和創造力評價的改革過程中,陷入了一種不自信,將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當做“更好的教育”,將所謂的“輕松”、“沒有負擔”等當做重要的教育追求,而本國教育的一些優勢和特色,卻被忽視乃至被扔掉了。
耿銀平強調,自己絕非是為“填鴨式教學”唱贊歌,讓孩子都成為思維僵化而死氣沉沉、毫無活力的“學習的鴨子”,而是想說,學習本身就是艱苦的,想要不付出代價和努力就取得成功是不現實的。我們的教育在具備國際化視野的同時,不能丟掉對本國教育的自信和堅守。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輔分社社長倪明說:“談到中國教育,‘題海戰術’和‘填鴨式教學’總是飽受詬病。但中國學生在PISA測試、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上的佳績,是為世界公認的。至少在數學領域,中國學生絕不遜于其他國家。此次英國引進《一課一練》,也證明中國的數學教育方法受到外國的肯定。” (文字來源:新華網、廣州日報、中國日報網、金羊網、中國教育報、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