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技>>正文

五大經典數碼相機系列回顧
(2005-6-29)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中關村在線  打印本頁

  傳統的東西,例如鐘表,像“勞力士、江詩丹頓、摩凡陀、歐米茄”等品牌的名表,更是越老越值錢。它們也都被尊稱為“經典”。

  而第一部007電影于1962年10月5日公映后,
007電影系列就開始風靡全球,到今天歷經40年長盛不衰。所以,“007”這3個數字也被冠上了“經典”的字樣。


“徠卡”相機

  說到相機,我們又不得不提到德國“徠卡”相機。在現在,“徠卡”幾乎令每一個攝影師瘋狂的品牌。每一代Leica相機都成為經典的代名詞。徠卡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品牌、一個相機,而是一個經典的風格。擁有了徠卡相機,也就幾乎等同是擁有了品位。  

  所以說,經典的東西,還是比較受大家歡迎的。而數碼相機有沒有經典的產品呢?  

  像“姜是老的辣、酒是陳的香”這樣的詩句,用在電子類產品上,似乎有點不大合適。畢竟科技產品,還是越新、越先進越好。屬于電子光學產品的數碼相機也不例外。

  難道說數碼相機就不能“經典”了?   


較為“經典”的佳能G2數碼相機

  還好,各個廠商在推出產品的時候,也都分別根據自己產品線的風格、特點,適時更新換代。根據某些一成不變的特點,我們也可以把它當作是經典的體現。今天我們總結出來了5大廠商的5個經典系列的數碼相機。從它們的誕生開始給您說起。。。

  佳能G系列

  家族成員:G1 G2 G3 G5 G6

  血統特點:大光圈,
旋轉lcd,出色的畫質,良好的操控。

  PowerShot G1

  2000年9月18日(為什么佳能老是愿意在這個日子推出新品啊!)佳能推出G系列數碼相機的開山之作G1,在當初G1是針對中高端的攝影愛好者。G1采用1/1.8英寸300w像素ccd,支持無損格式RAW拍攝,G1裝備了一支3倍光學變焦鏡頭,8片7組結構,焦距7~21mm,相當于35mm相機34~102mm。采用TTL自動對焦和手動對焦兩種方式,自動對焦模式時可以選擇單次AF或連續AF。在曝光控制方面。G1提供了程序AE、完全手動、光圈優先或快門優先四種曝光模式和夜景、人像、風光等7種拍攝模式,再加上曝光補償和自動括弧曝光功能,無論是攝影初學者還是老道的用戶都可以拍出滿意的圖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G1還提供了最低為ISO 50的感光度,能夠使拍攝畫面更加的細膩。最值得一提的是,G1使用一塊1.8英寸彩色TFT可翻轉液晶屏,在當時可翻轉的LCD還是非常少見的。

  PowerShot G2

  1年后佳能推出了G2。它采用的是400w像素的1/1.8英寸CCD,在外觀上與G1十分相似,但G2比G1多出的手柄使握感更加方便稱手,G2配備了與G1相同的34mm-102mm3倍光學變焦鏡頭,最大光圈F/2.0-2.5,但功能方面G2有了很大的提升。快門最慢曝光時間由G1的8秒增加到了15秒,使用了與G1不同的彩色濾鏡,提高色彩還原能力,使用全新處理算法,從而能拍攝更清晰精彩的圖像畫面。對焦范圍則設計有包括連續對焦、單點對焦和3個可選擇的AF對焦點。同時在白平衡、對焦、色彩模式、測光模式和連拍的選擇上都有很大的豐富和改進。G2還可以用一個直方圖對已經拍攝的儲存的圖像進行分析顯示。

  PowerShot G3

  G3是G系列的巔峰之作,他并沒有如眾人所想象的那樣成為一款5百萬像素的產品,而是依舊使用了一塊1/1.8寸大小的410萬象素CCD。但G3的鏡頭部分還是進行了不小的改進,使用的一款4倍光學變焦(35-140mm)鏡頭,最大光圈F2.0-F3.0。 G3與G2在外觀設計上只有少許不同,手柄比以前的G2增大了并且更加圓滑,并在把手設計上采用了防滑橡膠,手握起來也比較的舒服;快門與模式轉盤也變了位置。佳能的DIGIC處理器,通過整合CCD控制、自動曝光/自動對焦/自動白平衡、信號處理器、JPEG壓縮、存儲卡控制和 LCD顯示等6個環節,加上DIGIC處理器對高光和陰影細節的改善,確保了更高質量的圖像。另一項使G3有出色表現的技術是基于攝影空間的智能場景分析技術(iSAPS) ,這項技術號稱凝聚了佳能60年的相機生產經驗。G3還可以完全控制取景器中焦點和測光點的位置,在畫面中任意移動、設置對焦點,即使物體遠離取景器中心甚至在邊緣也能實現正確的對焦和曝光。當然,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導致在某些環境下對焦速度不快。G3的光學取景器幾乎是一個擺設,不但從中可以看到鏡頭,而且取景與實際拍攝的偏差不小,這樣就只能依靠LCD取景了。

  PowerShot G5

  從G1到G3的一路上,佳能不斷的曝出革命性的技術提升,這也讓我們當初對G3的升級版G5寄予了無限期望。然而當G5出現時卻令人非常失望,除了將像素從400萬提升至500萬之外,G5與G3的區別也只是顏色的不同,而外形和重量卻如同孿生兄弟一般相似。G3的400萬象素就已經完全可以滿足絕大多少攝影愛好者的需要,只能說是G5為了和競爭對手處于同等象素級別而提高象素水平而已。很多用戶都反映G5的成像質量不如G3。如此一來便應驗了“同樣尺寸CCD像素越高成像越差”的規則。盡管如此,在眾多數碼相機當中,尤其是500萬像素級別當中,G5的成像質量還是相當出色的。

  PowerShot G6

  G6應用了1/1.8寸700萬像素CCD,機身體積與G5相比減小了10%,然而G6與G5在重量上是一致的。G6將電池艙移到手柄中去,大大減少機身長度,讓握持更方便。G6新設計的握手更深更厚,加上一層覆蓋在上面的柔軟橡膠包裹,使握持的手感相對舒適。G6的鏡頭與G5的鏡頭一樣,同樣為35-140mm的4倍光學變焦鏡頭,最大光圈F2.0-F3.0。最令人欣慰的是,G6首次在G系列產品上采用9點人工智能自動對焦功能,即使拍攝的主體不在取景框中央,相機同樣可以精確地完成自動對焦。對焦點包圍曝光和ND(中性灰)濾鏡為需要精確控制影像的用戶提供了專業功能。G6的液晶屏大小為2.0寸,而在液晶屏上,還有一層防反射涂層,可以使液晶屏顯示效果更加明亮。總體上看,與前幾代產品相比,G6有更大更好的LCD液晶顯示,更小的體積以及更好的使用感覺,所有這些相加,使得G6提升到了超越G5的一個新層次。

  佳能G系列小結:

  為了應對尼康的旋轉鏡頭,佳能的G系列開了數碼相機旋轉LCD的先河。另外G系列憑借著大光圈,出色的畫質,良好的操控和強大的功能,在與尼康和奧林帕斯等的同級相機競爭的時候,始終處于一定的領先優勢,尤其是G3一直是公認的“畫質之王”,也許正是因為這種領先的優勢,讓佳能在G5之后變得不思進取,G5僅僅是換湯不換藥的換了個黑色外殼和500w的ccd,而G6由于處在佳能新出的旗艦pro1和便攜機s70的夾縫之間,定位也變得有些尷尬。一直有傳言G6可能是G系列的最后一個型號,不知道是否屬實。但愿能看到這個經典的系列能夠在未來再現輝煌。

  松下Fz系列

  家族成員:Fz1、Fz2、Fz10、Fz3、Fz15、Fz20、Fz4、Fz5.

  血統特點:12倍光學變焦萊卡鏡頭,
光學防抖系統,恒定f2.8大光圈(除了fz4,fz5),至今還沒有哪個其他廠家能做到。

  FZ1 / FZ2 / FZ3

  松下的電子技術實力不俗,能獨立研發數碼影像產品核心部件CCD以及圖像處理引擎;但由于光學技術的不足,松下采用了與德國著名的光學廠家徠卡合作的做法,正如索尼選擇了卡爾蔡斯一樣。雖然如此,松下在早期的f系列和lc系列等產品并不太出眾,市場銷售份額平平,直到02年末推出了FZ1。不為別的,只為這款相機所擁有的驚人的十二光學變焦以及帶有光學防手震功能的鏡頭。這個12倍光學變焦鏡頭不但打破了CANON PRO90IS等數碼相機最大十倍光學變焦的記錄,同時也讓過去只有在高端長焦數碼相機中應用的光學防抖系統第一次進入到一款中低價位的數碼相機產品中。

  當然fz1本身也是一個沖滿了爭議的產品,因為雖然fz1采用了萊卡12倍光學變焦恒定f2.8光圈的豪華鏡頭,并且還帶光學防抖。但是卻只用了可憐的1/3.2英寸的200w像素的ccd,而且竟然完全沒有手動功能。所以導致fz1原圖的質量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光線不太好的時候,不少人都批評松下糟蹋了這枚豪華的徠卡鏡頭。

  后來松下推出了fz2,在fz1的基礎上加入了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等部分的手動功能,同時還推出了fz1升級到fz2的收費固件。雖然這點改進僅僅是換湯不換藥,但是由于fz1升級到fz2的固件被破解了,所以fz1的用戶都可以免費升級到fz2而獲得部分手動功能,這對fz1用戶無疑是一件幸事,進一步提高了fz1的性價比。

  再后來松下在發布FZ20的同時還發布過FZ3,同樣是使用1/3.2英寸的ccd,但像素提升到了300w,終于也有了全手動的功能而且由于降噪技術的提高,畫質也有一定的所改進,不過這一切似乎已經有點遲了,反響并不是很強烈。

  FZ10

  2003底松下推出了fz10,終于改進了fz1飽受批評的小ccd,無手動等缺點。fz10仿佛一門重炮再次震驚了整個數碼相機市場。當時fz10的配置堪稱無敵,采用400萬像素1/2.5英寸ccd,保持了fz系列的傳統:12倍光學變焦,全變焦區域恒定f2.8大光圈,先進的MEGA O.I.S光學影像穩定系統,2.0英寸大型液晶屏,而且加入了手動變焦環/對焦環、完全手動的功能和閃光燈熱靴。fz10在長焦機型市場中一度沒有競爭對手,也是因為fz10,才使松下Lumix的品牌受到了中高級攝影愛好者的重視,使松下電子的Lumix系列數碼相機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當然fz10并不完美,他的軟肋最主要就是噪點和白平衡不是很準。

  FZ20

  2004年7月繼市場反響熱烈的fz10之后,松下最近又推出了一款全新機型fz20,具有500萬有效像素,同樣具有12倍光學變焦徠卡鏡頭,恒定F2.8的光圈,并采用一個全新的處理器(維納斯2代引擎)。另外在快門時滯、降噪系統和對焦系統都有不少的改進,加上了輔助對焦燈,豐富了對焦和測光的模式,閃光燈的功率也加強了,另外ASM檔終于分開了放在撥盤上,這樣用手動檔拍攝調節的時候比fz10更加快捷了。同時推出的fz15是400w像素的,可惜沒有在國內上市。可惜的是,最近FZ20毫無征兆的退出了市場(據說是因為松下覺得不賺錢),而升級型號至今也沒有出現,僅靠縮水版的FZ5來支撐市場。

  FZ5

  2005年初,松下又發布了fz4和fz5,體積比fz20要小很多,并且去掉了手動變焦環和熱靴。相當于fz3的升級,fz20的簡化版。FZ5采用了1/2.5英寸500萬象素CCD,依舊BT的12X光學變焦(相當36 - 432 mm)、不過最大光圈為F2.8-3.3、支持MEGA OIS防抖系統,全手動拍攝。與FZ3相比,FZ5的變化包括手柄處的細微設計改變,支持拍攝1920 x 1080象素照片配合在HDTV上查看照片,支持最高7張連拍等。

  松下FZ系列小結:

  Fz系列可以說是最“保值”的dc了,不但降價緩慢,在停產后反而出現了價格的反彈。其實fz系列發展到現在也遇到了尷尬的局面,首先ccd很難做的再大,否則相應的鏡頭也要加大,為了保持“12倍光變防抖恒定f2.8光圈徠卡鏡頭”的優良傳統,出來之后肯定要比三星的那個怪物pro815還要龐大,甚至超過了不少單反的體積和重量,這樣的dc究竟有沒有意義很值得商榷。其次500w像素對于一般用戶來說已經足夠了,如果再去增加像素不但意義不大還會讓本來就遭詬病的畫質進一步下降。松下究竟會不會推出一個怪獸級的fz30,還是沿著fz5的小巧路線發展下去,讓我們拭目以待。

  索尼F系列

  家族成員:f505 f505v f707 f717 f828

  血統特點:L型的機身造型,
大口徑大光圈的Carl Zeiss鏡頭,5倍光學變焦(f828進化為7倍)

  F505

  對于經典的老機f717和800w的獸王f828大家再熟悉不過了。索尼f系列怪獸級旗艦的鼻祖f505 發布于遙遠的1999年8月,他身上已經有了不少和大家熟悉的717相似的地方,比如38-190mm的5倍光學變焦的鏡頭,可以翻轉L型的機身,彈出式的閃光燈,不過體積和重量上都要比現在的717要小一點。f505采用了2英寸的lcd液晶顯示屏,甚至比717的1.8英寸的lcd還要大一些,遺憾的是f505并沒有電子取景器。另外f505采用的是200w像素的1/2英寸的ccd,最大可以拍攝1600x1200的照片,感光度只有iso100.相比717來講f505的光圈還是略小了一點,只有f2.8-3.3.

  F505V

  2000年4月,索尼推出f505的升級型號f505v,雖然機身還是差不多,但相對于f505的改進還是不少的。首先ccd換成了1/1.8英寸的300w像素的ccd,最大可拍攝1856x1392的照片,另外在曝光補償、閃光燈、微距、快門等方面f505v也都有不少的改進,尤其在微距方面,f505v達到了驚人的2cm.在快門方面f505v也從f505的1/8-1/725s變成了8-1/1000s。f505v還支持tiff文件的拍攝。

  F707

  2001年8月,索尼推出了f505v的升級型號f707,但從型號上看已經可以看出來,這次并不是一次小大小鬧的升級。首先f707使用了2/3英寸的500w的ccd,其次是鏡頭的焦段雖然比起f505/f505v沒有什么變化,仍然是38-190mm,但鏡頭的最大光圈卻達到了消費級dc里罕見的大光圈f2.0-2.4。而最讓f707著名的還是他的紅外攝影(夜拍)的絕活,當然這也是最引發爭議的一個功能,因為傳說可以用他拍攝透視照片。除此之外f707的改進還有:激光全息對焦技術,最長快門延長到30s,可以達到2張/秒的連拍,加入了電子取景器(evf)并可以屈光度調解,感光度也從f505v的iso100升級到iso100-400。

  F717

  2002年4月,f717推出了,雖然光從表面上看僅僅是外觀顏色和個別按鍵的略有變化,但實際上f717相比f707來說細小的改進還是不少的,比如色彩和銳度上沒有那么夸張了(雖然對紅色的表現還是有點夸張),感光度增加了iso800等。

  另外可能不少717的玩家都對當年f717的高臺跳水記憶猶新(一天降了1000元),這款經典的老機雖然上市2年了,但市面上仍有銷售,大概只有4000元出頭,只是當初上市價格的一半,還是很超值的。再次回顧一下他的優缺點,給想買f717的朋友看看:

  主要優點:

  1、Carl Zeiss鏡頭,5倍變焦f=9.7-48.5mm(38-190mm)最大光圈F2.0-2.4

  2、500萬象素的CCD,成像銳利,解析度高,噪點少,寬容度和紫邊控制都不錯

  3、對焦效果好,變焦快,尤其較暗環境下對焦快而準

  4、夜拍一流,還有紅外線夜拍功能,甚至還能“透視”!

  5、微距效果好, 2cm的拍攝距離讓人滿意;

  6、旋轉機身,取景方便,LCD分辨率高、清晰;

  7、電池表現十分優秀,一般不用備用電池;

  8、操作、反應和啟動速度較快,用起來感覺很爽;

  主要缺點:

  1、操作性一般,輪盤手感不太好,豎拍時比較麻煩;

  2、白平衡選擇較少;

  3、沒有B門,拍煙花等的時候比較困難;

  4、內置閃光燈不支援自動模式,要改為手動模式;

  5、配件較貴,不過這是索尼一貫的風格;

  F828

  2003年8月索尼發布了全球首個800w像素的消費級數碼相機——“獸王”f828.黑色的龐大機身,28mm-200mm 最大光圈f2.0-f2.8的Carl Zeiss鏡頭,專業的雙播輪(變焦環、對焦環),機頂的參數lcd,支持cf卡,支持raw格式拍攝,這一切都顯示出了f828不同以往的定位的專業氣質,這一切無疑都為業界新的800w消費旗艦級數碼相機制定了標準。另外f828還顛覆性的使用了4色ccd,不過現在看來4色ccd并不是很成功,照片的顏色明顯要比其他相機的照片灰暗許多(RGB三原色的理論都經過上百年的考驗了,索尼非要搞出個新的4色花樣來)。另外索尼717的各種優點f828也都繼承了下來,比如旋轉機身、紅外夜拍功能、激光全息對焦技術,并且在開機速度、對焦速度、快門時滯等方面f828也都作了不少的改進。盡管擁有強大的功能和良好的操作,但是f828畫質一直飽受非議,F828的噪點和紫邊都要比f717厲害,甚至被加上了“紫邊王”的稱號。為了取得800w像素的高一些的分辨率,而不得不犧牲了畫質。現在的f828只有6000出頭的價格,比起上市時候的價格已經差不多跌了4000元(當初敢把消費級的dc賣到上萬元甚至超過低端單反,也真佩服索尼的勇氣),只要不是特別在乎畫質,還是很值得購買的。

  索尼F旗艦系列小結:

  如果大家仔細看索尼F系列每個DC的發布時間,可以發現還是很有規律的,從1999年開始,每年夏天索尼都會按時的發布一個新的升級型號,然而f828發布已經發布將近2年了,但是新的升級型號(傳說中的f939?)仍然杳無音信。也許索尼自己也遇到了尷尬的問題,不知道這個消費級dc旗艦的系列該何去何從了。

  奧林巴斯C-X0X0系列

  家族成員:C2000Z、C2020Z、C2040Z、C3000Z、C3020Z、C3030Z、C3040Z、C4000Z、C4040Z、C5000Z、C5050Z、C5060W、C7070W、C8080Z。

  血統特點:大光圈或者大廣角,
復古的經典旁軸造型。

  奧林巴斯C-X0X0z系列可以算是一個大家族了,有著始于上世紀末的悠久歷史(聽起來好像很久似的,其實也就6-7年)而且家族成員眾多,從一開始就定位中高端的數碼相機市場。他們的造型都極為相似,突出的手柄以及手柄上方的播盤,機頂上顯示參數的lcd,復古的經典旁軸的外觀。雖然一些機型因為年代久遠,現在光看他們的參數,也許會覺得很平庸(當然其中有些就是屬于簡化版),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現在看來依然是很驚人的產品,比如c2020z這個1999年的dc卻有著f2.0-f2.8的大光圈,而c2040z這個2000年的產品,也是僅200w像素dc卻有著f1.8-f2.6的驚人的大光圈,這些參數讓他們的后輩,比如我們現在熟悉的c5050z等dc都沒有能超越,至今他們都還保持著消費級數碼相機最大光圈的紀錄。C-X0X0系列因為其半專業定位,所以發展的開始就具有部分手動,300w像素以后逐步都具有了越來越豐富的全手動的動能。400w像素以前的型號只能使用SM卡(雖然現在已經被淘汰了,但那時候SM卡很流行),發展到c5050z居然可以兼容支持xD 、SM、 CF三種卡,不能不說是一個創舉,之后的5060和8080也都可以同時兼容xD和CF卡。除了大光圈之外,良好的畫質和色彩還原以及不錯的微距也是這個系列的特點。

  C-5050Z

  準專業消費級數碼相機,是奧林巴斯C-4040z的升級機型。手感非常好,全鎂合金機身。500萬像素,配置了擁有F1.8超大光圈和高品質3X光學變焦鏡頭,同時具有許多高級功能,例如完全的手動控制,光圈和快門可完全調節,復雜專業的曝光技術也應用在其中,并且還可以直接通過照片的柱狀圖了解曝光準確度,同時可上下旋轉的LCD使得用戶可以拍攝角度困難的照片。配置了豐富的白平衡功能,共有9種預設白平衡模式,其中包括4種熒光燈設置,同時TTLiESP II系統能夠幫助用戶獲得更準確的曝光,此外5種場景模式能夠豐富拍攝應用范圍,而且還具有全景拍攝模式。電源使用最方便的 AA電池 4枚。C-5050Z可以使用新型的xD存儲卡,也可以使用SM、CF和微型硬盤等存儲介質。

  C-5060w / C-7070w

  最驚人的是本機具備一枚27—110mm,光圈f2.8-f4.8的四倍光學變焦鏡頭,8群7組,2組非球面鏡和一組ED鏡片。這再次證明了OLYMPUS在鏡頭制造方面的驚人技藝。它使用1/1.8英寸510萬象素的ccd,能在3秒內啟動完畢并具備超高的0.4秒快門時滯以及每秒三張的高速度連拍能力。另外他擁有一塊1.8英寸LCD,13.4萬像素,能夠270度上下翻轉,比5050的LCD的旋轉角度更大,取景也更加方便具備程序、光快優先、全手動功能、支持熱靴。本機能同時兼容使用XD卡、CF卡(支持小硬盤)兩種存儲規格。

  7070在5060的基礎上像素提升到了700萬,并加入了最新研發的143點雙倍自動對焦系統和預設對焦和跟蹤對焦系統。

  C-8080Z

  奧林巴斯在2004年2月12日推出了CAMEDIA C-8080 WideZoom數碼相機,這是一款配置全新開發的、為最大限度發揮CCD性能而設計的高性能5倍光學變焦、28-140mm鏡頭和800萬像素CCD的超高像素廣角變焦數碼相機,最大光圈f2.4-f3.5。CAMEDIA C-8080 WideZoom配置全新開發的奧林巴斯TruePic TURBO影像處理器,從而保證了它具有同級別相機中最高畫質。智能雙重自動對焦系統令其具有更快對焦速度。同時,CAMEDIA C-8080 WideZoom還支持品種豐富的轉換鏡頭和系統附件,確保了CAMEDIA C-8080 WideZoom的系統性能可與可換鏡頭式數碼單反相機相媲美。

  奧林巴斯C-X0X0系列小結:

  消費級數碼相機的最大的光圈的紀錄現在仍舊由5050保持著,而消費級數碼相機的最廣角的記錄曾經由5060保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無人打破(直到尼康的800w像素的8400出現,可惜現在8400停產了,又該由O記的7070來稱王了)。除此之外,8080更是當今800w像素旗艦級相機中的畫質之王。可以相信,奧林巴斯C-X0X0系列的輝煌將繼續書寫下去。

  美能達D系列

  家族成員:D7、D5、D7i、D7Hi。

  血統特點:500w像素2/3英寸ccd,7倍光學變焦GT鏡頭,
28mm廣角,仿單反的經典造型。

  這個系列的家族成員實際上并不多,而且之間的特性都相當接近,只有在一些以小的地方有改進升級,先以D7i為代表來看看他們的優缺點。

  主要優點:

  1、 d7i最吸引人最受好評的就是它的7倍的大變焦比GT鏡頭了,囊括了傳統的廣角28mm 到長焦200mm,口徑也較大,達49mm,使最大光圈達到了F2.8/3.5;

  2、 500萬象素,手動功能強大,功能齊全,有點專業的感覺;

  3、 手感極佳,對焦環和變焦環都在鏡頭上,有專業的單反FC的感覺,變焦操作自如,手感阻尼感好;

  4、 外形好看、硬朗,機身堅固。(在某數碼論壇上一位網友反映他的D7i在一次山上拍攝時從三角架上掉下來,摔在石頭的臺階上,然后滾下山去!!相機撿起來居然沒事,照常使用!!真是信不信由你……)

  5、 使用CF卡,方便,單插槽支持CF I、CFII及微硬盤

  主要缺點:

  1、成像相對一般,比較顆粒,色彩不夠理想,噪點控制得也不好;

  2、長焦時對焦成功率不高,時有模糊(不過我認為這過于貶低它了,畢竟這個問題是DC通病嘛);

  3、快門的問題:太生澀,按下去震動較大,影響拍攝效果;

  4、耗電較大,發熱較大(這是公認的D7i的弱點,但是問題也不至于那么嚴重,最多準備多兩組充電電池嘛,D7hi已經有些改善);

  美能達的技術創新能力確實在各數碼影像的廠商中一直是數一數二的,雖然他們現在已經和柯尼卡合并,但在數碼影像的產品上,依然大多數是沿襲美能達風格。他們的產品系列雖然不多,但每個系列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開創潛望鏡頭先河的X系列,小巧且有復古味道卻有強大全手動功能的F系列,造型奇特功能強大的長焦Z系列。當然還有他們當今的旗艦A系列以及我們我們今天要回顧的A系列的前身D系列。

  DIMAGE 7


  DIMAGE 7作為美能達進軍高端消費級市場的第一款產品,同時也是D系列的開山鼻祖,成為業界第一款2/3英寸500萬像素CCD的使用者。他配備了具有APO(復消色差)功效的7倍光學變焦GT鏡頭(28mm-200mm  f2.8-3.5),同時兼具28mm的廣角視野。在當時高端消費級DC普遍采用35mm廣角端的情況下,D7憑借高像素與鏡頭性能就比當年同檔次機型高出一截。

  另外在D7的機身設計上讓我們感受了過去只能在傳統單反相機機身上看到的諸多特性,但其缺點也非常鮮明,主要體現在使用中耗電過大、機身熱量持續上升帶來了噪點增加,畫像質量的顆粒感略微偏重,LCD顯示屏取景中容易出現嚴重的條紋干擾現象,對焦速度也算不上迅速,再加上偏高的價格,很快就被后續機型所取代。后來美能達又推出了D7的升級固件,升級后對焦速度,連拍速度均有提升,還新增了直接手動對焦模式,以及即時實景直方圖顯示兩樣非常實用的功能。

  就在D7面世之后,美能達又推出了D7的簡化版D5,除了使用300萬像素CCD,取消了28mm廣角端設計,其他機身性能基本與D7一樣。

  DIMAGE 7i


  DIMAGE D7i發布于D7之后整整一年,最終開發出了近乎完美的D7i。改進了D7糟糕的LCD顯示效果、緩慢的對焦速度,但是耗電和機身發熱厲害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D7i對比前任機型增加了多項新技術,比如設計了手動變焦環,新增了直接手動對焦功能,而連拍能力更達到了恐怖的每秒7張。可惜美能達對D7i的改善更多的體現在硬件上,而成像質量比D7并沒有什么明顯改善,顆粒感仍然稍微粗糙。

  DIMAGE 7Hi

  DIMAGE 7Hi于D7i熱銷半年后面世,依舊采用了那塊歷經三代D系列發展的2/3英寸500萬像素CCD。D7Hi更像是D7i的軟件升級版。相比前任機型D7Hi除了換用一個烏黑發亮的外殼外,還補充了白平衡效果以及連拍速度等等。可惜這款D系列絕唱產品依舊沿襲了D系列的傳統缺點:耗電量大畫質噪點顆粒稍多。

  美能達D系列小結:

  2/3英寸的ccd,28-200mm的鏡頭,可翻轉的EVF等這些當年美能達D7率先提出的特性已經成為了如今各廠商800w旗艦級dc的共同標準,不得不說美能達的技術創新能力之強。D系列如今在柯尼卡美能達的品牌之下,憑借著ccd防抖技術(AS),在全新的A系列中得到了浴火重生。 

   
最 新 圖 片
本周數碼相機市場行情 筆記本:輕薄無敵 宏基TM3001 vs 互聯網 感受頂極畫質!七月狠降獨顯筆記 裝完操作系統后必須做的10件大事 裸露女星與你分享輕薄筆記本(多

相 關 新 聞 相 關 專 題
·市場超值家用型數碼相機點評
新 聞 評 論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本月熱點
·裸露女星與你分享輕薄筆記本(多圖)
·1600萬色500萬像素手機上市
·手機行情:三星全線降價 諾基·260創新低
·裝完操作系統后必須做的10件大事
·8月最受關注10款1000-2000元手機導購
·周末水貨相機價格排行
·十款12寸迅馳超值筆記本聯展
·10款熱門家用數碼相機深入點評
·最適合偷拍筆記本(組圖)
·“薄”取芳心 新精品超薄強勢手機導購
·64位5999元熱門品牌機導購指南
·混戰6999戰場 IBM也來了 R50e終于降到6999元
·5萬元手機誘惑貴婦 粉紅Vertu香港上市
·五大經典數碼相機系列回顧
·不可不看 春季MP3市場關注排行TOP 10
·手機DC也瘋狂 200萬像素拍照手機大搜捕
·“初戀”的快感 夏季精品學生手機導購(組圖)
·迷霧被撥開 康熙八世孫揭開雍正死亡之謎(圖)
·專家披露檢測證明 清明上河圖被指動錯手術
·戲說今年筆記本市場六大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