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宏觀狀況
1. 網民規模和上網普及率平穩增長,但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數據: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國網民人數達到1.11億,比2004年末增加了1700萬,增長率達到18.1%。 我國網民普及率達到8.5%,目前全球網民約9.7億,平均普及率為15.2%。
2. 寬帶網民增長迅速,寬帶上網成為上網接入主流。
數據:截至2005年12月31日,寬帶上網網民人數為6430萬人,比2004年增加了2150萬人,增長率為50.2%。同時,撥號上網網民人數、專線上網網民人數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下降;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國上網計算機數達到4950萬,比2004年末增加了790萬,增長率達到19.0%;專線上網計算機數、撥號上網計算機數卻出現了負增長,而寬帶上網計算機發展迅速,寬帶上網計算機數也首次超過了撥號上網計算機數。
3. 域名總量平穩增長,國家域名.CN增長迅速,成為國內新增域名首選。
數據:本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報告中首次公布了我國各類域名總量的統計數據。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我國域名總數(包括我國國家頂級域名CN和COM、NET、ORG等通用頂級域名)為2,592,410個;截至2005年12月31日,CN下注冊的域名首次突破百萬大關,達到1,096,924個。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53.9%,成為國內用戶注冊域名的首選;在數量上穩居亞洲第一,世界排名也從年初的第13位上升到目前的第6位; CN域名一年內的增長量達到通用頂級域名(COM等)的8.8倍。
4. 網站數量平緩增長。
數據: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國網站數為694,200個,一年增加25,300個。華北、華東、華南的網站數比例占85.5%,仍占據主要地位;東北、西南、西北網站數所占的比例同以往調查結果相比沒有太大變化,為11.9%。
5. IP地址位居世界第三,區域分布差異較大。
數據: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國大陸的IPv4地址數達到了74,391,296個,僅次于美國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本次報告第一次公布IPv4地址在我國各地區的分布狀況,同時也是全國第一次公布。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山東等省市IP地址擁有量居全國前6位,其地址之和接近全國的一半,達到48.7%;東部IP地址數量則超過了中西部總和的1.6倍。
6. 國際帶寬增長迅速。
數據:網絡國際出口帶寬總量達到136,106M,與一年前的調查結果相比增加了61,677M,增長率為82.9%。
二、 2005年末宏觀數據分析
1. 城鄉、東中西部互聯網發展差距顯著。
數據:2005年城鄉之間網民數量及普及率差異巨大。鄉村網民總規模為1931.4萬人,我國城市網民大約有9168.6萬人,占城市人口的16.9%。鄉村網民普及率很低,為2.6%,僅是我國城市網民普及率的1/6;東中西部發展差異明顯。東部網民普及率達到13%,是中部或西部網民普及率的兩倍多;差距最大的則是人均網站數,東部是中西部總和的20倍,而中西部不到平均水平的1/15;中西部互聯網絡的發展水平則基本持平。
2. 男性、年輕人、學歷高、收入高人群網民普及率高。
數據:男性網民普及率為9.7%,女性網民普及率為7.3%。我國女性互聯網發展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普及率上仍然滯后于男性。
網民普及率呈偏態分布,年輕人網民普及率偏高。尤其18~24歲年齡段的人,這部分占全國1/10的人口的網民普及率高達28.6%;但是由于年齡和網絡知識普及的原因,占全國40%的人口的18歲以下和40-50歲之間的人群的網民普及率僅有5%。
學歷越高,網民普及率越高。大專及以上網民普及率高達84.8%,但是占總人口3/4的學歷為高中以下的居民,其網民普及率僅有1.8%。
收入影響網民增長速度,收入越高,增長速度越快,個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網民從1749萬人增加到3230萬人,增長率達到84.7%。
三、 2005年網民上網情況概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