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蘭州11月19日電(記者王艷明)一處漢代皇家祭祀遺址在甘肅省禮縣被發現,并得到考古專家的確認,甘肅省文物局11月17日在甘肅省禮縣舉行的“早期秦文化考古成果匯報會”上,首次公布這一重要成果。
新發現的漢代皇家祭祀遺址位于甘肅省禮縣縣城西北海拔約1700米的鸞亭山上,該遺址平面形狀呈東西長、南北短的橢圓形,面積約2500平方米。整個遺址由圓壇和下面的臺地兩部分組成,共發掘夯土墻1段,房址4個,灰坑19個,灰溝4條,祭祀坑1個、柱洞22個,出土50余件圭、璧等祭祀用玉和獸骨。
《秦早期都城和陵墓調查、發掘項目》負責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趙化成介紹說,從遺址所處的位置、祭壇形制、玉器的組合和規格來看,鸞亭山山頂在漢代是一處祭天的地點,而且祭祀的是天神中的最高神——昊天上帝。
趙化成說,在該遺址的考古發掘中,還發現了27件漢代皇家建筑上常見的“長樂未央”瓦當及大量的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說明這里曾是漢代一處皇家祭祀遺址。
歷史記載和相關研究表明,秦漢時期祭天場所就方位而言有兩種,一種在國都的近郊,另一種遠離國都,而且往往是歷史上傳統的祭祀場所,如漢代的雍五畤、西畤等。趙化成說,禮縣為秦漢時期的西縣之所在,同時也是秦文化的發祥地,就方位而言,鸞亭山遺址可能為此前一直沒有發現的西畤。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人在西周時期主要活動于今天的甘肅省東南部,后來的考古發現也證明這一范圍在甘肅省禮縣及周邊地區,但秦人東遷前的都城和陵墓在什么地方,一系列問題一直沒有準確答案。
為了對早期秦文化遺址和墓葬早日實施保護,并從地下考古中揭開這些歷史懸案,2004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文博學院、國家博物館田野考古部五家單位在甘肅省禮縣及周邊地區聯合啟動了《秦早期都城和陵墓調查、發掘項目》。
參加這一考古調查和發掘的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輝說,經過三年的調查和發掘,一批階段性重要成果已經被發現。盡管新發現的漢代皇家祭祀遺址與秦人的關系還有待研究,但它的重要性值得關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