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援建的康縣王壩鄉李家莊村。
隴南人將銘記這一天。2010年10月9日,深圳對口援建隴南項目竣工交接。
隴南人將永遠銘記,“5·12”大地震后的兩年多里,隴南文縣、康縣、武都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村莊、新校園、新醫院背后,站著無數的深圳人,在災后急需救助的危難時刻,深圳人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光榮傳統,及時開展援建隴南行動,把相隔千里,一個在南海之濱的現代城市和地處大西北一隅的貧困山區緊緊相連,共寫山海相連的情誼,用深圳精神和深圳速度在隴南大山深處鑄起不朽的豐碑。
自開展對口援建以來,面對災區特殊的自然環境,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嚴峻經濟形勢,面對中央“三年災后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要求,深圳市委、市政府領導號召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立即行動起來,舉全市之力確保對口支援恢復重建任務的圓滿完成,并向災區人民果斷作出了“決心不變、目標不變、標準不變、力度不變”的莊嚴承諾。
1500多名深圳援建大軍克服困難,頑強拼搏,譜寫了對口援建的感人篇章!
800多個日日夜夜里,隴南災區人民親眼見證了深圳顧全大局、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奉獻精神!對口援建者的形象如座座豐碑,已永遠矗立在隴南人民的心中!
為“搶一天工期,早送一天溫暖”,深圳援建者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日和雙休日,創造了“白+黑”、“5+2”的工作模式。援建一線人員克服材料缺、路況差、轉運難等不利因素,按期完成了深圳直接援建隴南的20個項目,在隴南大地上譜寫了“深圳隴南一家親,特區災區心連心”的感人詩篇。
為打造“深圳品牌”,深圳精選施工隊伍,嚴把質量關口,確保施工質量,深圳直接援建項目被隴南災區干部群眾譽為“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和“放心工程”。
深圳援建集中展示了改革創新的深圳精神。在兩年的援建過程中,深圳援建人員以自身的實際行動集中展示了改革創新的深圳精神,其心系災區、顧全大局、自我加壓、忘我工作的責任意識,尊重規律、講求科學、質量第一、管理規范的科學態度,雷厲風行、務實高效、團結協作、狠抓落實的工作作風,無不生動地體現和傳承著深圳理念、深圳速度、深圳效率和深圳作風,把深圳特區在30年發展中錘煉出來的深圳精神帶到了隴南,并在援建工作中發揚光大。
深圳援建為隴南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兩年來,隴南組織各級領導干部到深圳參觀學習、邀請深圳各級領導來隴南考察指導。深圳積極開展支醫支教、教育培訓和結對幫扶、干部雙向交流和掛職鍛煉,兩地簽訂《深圳·隴南商貿合作框架協議》《深圳·隴南經濟文化合作交流框架協議》,建設隴南深圳工業園區等,必將推動兩市合作向縱深領域發展,為隴南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強大動力。
深圳援建的兩年,在隴南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對口援建的成果是極其豐碩的,對隴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

2009年9月7日,隴南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璽玉代表隴南向深圳贈送“大愛無疆”牌匾。 欒靜 攝

2009年6月,第十六屆蘭洽會上,《深圳·隴南經濟文化合作交流框架協議》簽字儀式在蘭州舉行。 周者軍 攝

2009年8月10日,深圳陽光醫院的眼科專家為武都區一名患者做白內障手術。周者軍 攝

2009年5月4日,隴南市實驗小學的同學在深圳支教老師的帶領下和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的同學做視頻連線。 周者軍 攝

深圳援建的文縣中廟鄉聯豐村。 周者軍 攝

2008年11月11日,文縣尖山鄉宋壩村群眾給深圳援建者送特產,表達感激之情。

2009年國慶節,武都深圳中學的學生和一位深圳來的志愿者合影留念。符會寶 攝

2008年7月,深圳市組織當地企業在隴南市招工。 周者軍 攝

深圳援建的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 梁新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