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考評領導干部用“硬指標”
本報記者 周者軍
隴南市探索改革領導干部考評機制,考核領導干部不再只看報表數字、只聽工作匯報,而把各級領導干部幫扶基層群眾、關注民生事業、亮點創建和群眾滿意度等變成了“硬指標”,將領導干部的政績按百分制量化考核并公示與眾,切實推動了全市各項工作落實,更加激發了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活力。
“六個一”是硬任務
為進一步轉變各級領導干部作風、靠實工作責任,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2011年以來,該市把“六個一”工作制度作為領導干部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進行布置,各級干部包抓產業、定期接訪,深入基層、聯系群眾,興辦實事、破解難題等工作一項都不能落下。
“六個一” 工作制度是:
一套包抓產業和項目責任制。市縣級領導干部在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時,都必須包抓相關的重點產業和項目。主要任務是負責做好產業規劃和實施,抓好招商引資,搞好項目建設協調服務和監督管理,確保所包抓的產業健康發展、項目有序推進。
一套聯系基層工作制度。市縣級領導都必須聯系縣區、鄉鎮、學校、企業、貧困片帶和貧困村、基層黨建示范點,同時聯系一名專家或科技人員、一戶基層群眾。每年深入聯系縣區不少于5次,并要抽出一定時間在貧困村駐村幫助工作。市縣級領導干部每年至少為聯系點辦1件實事,每年必須開展一次不少于5天的蹲點調研活動,必須做到在農戶家中同吃同住同勞動,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疾苦。
一套工作報告研討制度。市縣級黨政領導每季度要向市委、市政府書面報告一次分管工作的進展情況、重點工作落實情況,重要任務指標的完成情況、推動工作的措施、做法和成效,分析存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套包抓信訪案件責任制。按照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的要求,確定市縣級領導信訪接待日,市級黨政領導每月至少安排1天時間接待來訪群眾,并采取預約方式接待重要事項來訪群眾代表。對省上轉辦和市上排摸出的重要信訪事項,要建立黨政領導干部包案責任制,落實“五包”制度即包掌握情況、解決問題、教育轉化、穩控管理、依法處置。
一套包抓示范點建設制度。領導干部必須將抓好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每人要聯系指導建設一個科學發展示范點。要親自主持制訂創建規劃方案,明確創建標準,落實幫建力量,協調解決創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扎實推進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
一套對縣區部門工作的督查考核制度。每年市級領導干部和有關部門對各縣區和市直各部門重點工作、各項責任書完成情況進行兩次觀摩交流和督查考核活動,觀摩交流和督查考核結束后,對9縣區和市直部門的工作情況排出名次,對每個縣區和部門的特色和亮點工作進行點評,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通報,并限期進行整改。
“軟任務”量化為“硬指標”
科學的考核辦法是激發內部活力,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指揮棒和風向標。如何全面客觀評價領導干部的政績,一直是個難點。去年以來,隴南市探索改革領導干部考評機制,出臺了《隴南市市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辦法》,以全新的指標體系考核干部的政績,并吸收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受到廣泛好評。
新的考評辦法將社會發展、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安全穩定等22項過去的“軟任務”量化為“硬指標”,每項內容按百分制比例進行量化考核。“一年有多少民工外出就業,多少農戶可以安全飲水,新增就業有多少人”等直接關系民生的內容,都作為剛性任務列入。
考核方法上,一方面綜合運用總量、增幅、人均等統計數據,科學量化分值;另一方面,廣泛采集社會各界干部群眾的意見,加大群眾滿意度在考核評價中的分量,拓寬考核評價主體參與面,有上級評價、相關職能部門評價、本單位評價,有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評價,也有群眾代表的評價以及社會各階層的評價,形成了條塊結合、上下結合、內外結合的考評主體結構,通過多層次、多渠道、多角度考核評價干部,大大提高了考評結果準確性。
干部能力大小、政績如何,不靠匯報定高下,以最后的得分論英雄,真正發揮出了考核的導向作用,使干部考評社會參與度更高,公開透明度更高。
新的干部政績考核辦法解決了“只怕領導不注意,不怕群眾不滿意”的現象,考核中關鍵看工作思路是否代表了群眾的意愿、工作過程是否聽取了群眾的呼聲、工作成效是否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領導班子在黨風廉政建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中,因工作嚴重失誤、失職造成重大損失或惡劣影響,或者對重大事故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的,要按照一票否決的規定扣分。
對此,隴南市委書記王璽玉說,“看政績用干部”是通行原則,但是怎樣評價干部的政績,標準一直不明確,干部的政績觀就會出偏差。“干得好不如干得巧”盛行,“干面子活”,“一俊遮九丑”成為某些官員的政績觀和“秘訣”。隴南就是要通過改革干部考評機制,引導領導干部樹立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正確的政績觀。顧此失彼得不了高分,光有“顯績”,沒有“潛績”也得不了高分。
新的考核機制大大激發了廣大干部的責任感、事業心,增強了各級領導班子和各級干部履職盡責、推動發展的自覺性。
去年考核綜合成績位列縣區考評第一名的宕昌縣委書記朱寶瑩說:“雖然綜合分得了第一,壓力卻很大。從各項考核指標看,我縣還有‘教育發展’、‘土地綜合利用’兩項指標排名靠后,今年一定得趕上。”
兌現獎罰依據硬杠杠
有了新的考評機制,嚴格的獎罰制度不可或缺。為此,隴南市出臺了相應的獎罰辦法:對考核評定的“先進縣區”、“好班子”和“優秀”領導干部,不僅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獎勵,而且對優秀領導干部優先提拔重用;市縣領導班子被評定為“一般”或“較差”等次、市直單位工作在全市排名在后的,對主要領導進行誡勉談話,對班子進行整頓調整;領導干部被評定為“基本稱職”的,進行誡勉談話,限期整改;領導干部被評定為“不稱職”的,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和法定程序,免去現職或降職使用,形成責、權、利對等的激勵約束機制,讓實績突出的有成就感、榮譽感,實績一般的有責任感、緊迫感,實績差的有壓力感、危機感,徹底改變“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狀況。
在對去年的工作考核中,市上對綜合考核成績排名前兩位的禮縣、宕昌縣分別給予30萬元獎勵,對康縣、兩當縣分別給予20萬元獎勵。對獲得節能減排、招商引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22個單項指標高分的縣區分別進行了獎勵,同時,還對徽縣、文縣等得分靠后的縣進行了一票否決和相應的處罰。
因信訪工作一項指標受影響,被一票否決而排在考評成績靠后位置的徽縣縣委書記王強說:“這樣的考評和獎罰科學、公平、公正。我們在抓經濟發展的同時,如果不了解群眾情緒、意愿和要求,及時發現和解決各類矛盾糾紛,一旦發生問題,不僅耗費各級組織和領導的大量精力,而且嚴重影響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損害一個地方的對外形象,延緩發展速度和發展進程。”
隴南市委組織部部長崔景瑜告訴記者,通過硬任務、硬指標的考核,各級領導干部你追我趕謀發展、改革創新建亮點的勁頭更足了,走出機關,深入基層“訪民情、聽民意、解民優”成為各級領導干部新的工作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