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看甘肅
甘肅禮縣25萬斤蘋果滯銷
電商公益助農解賣難
農民日報記者 焦宏
吳曉燕 魯明
“經過一周努力,禮縣永坪鄉九圖村一帶25萬斤愛心蘋果全部售罄,戶均挽回損失5000元左右。”10月24日晚10時28分,通過手機客戶端發完這條微博,甘肅省隴南市禮縣副縣長潘終于松了一口氣。
優質蘋果因災受傷遭遇賣難,果農憂心如焚
“潘副縣長來的時候,我正在發愁。”10月16日下午,到禮縣永坪鄉九圖村下鄉的潘走進村支部書記王瑞旦家時,王瑞旦心里愁腸百轉:當天,村里來了幾個外地的蘋果收購商販,看過蘋果后,給的價格太低,每斤僅為0.5元。“大家伙兒想賣了蘋果換錢,但這個價格,只有往年的1/3。”
“禮縣蘋果”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全國32個優質水果生產基地縣、60個優質蘋果生產重點縣和甘肅5個優質蘋果生產重點縣及無公害農產品產地之一。蘋果是九圖村的特色支柱產業,也是村民們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王瑞旦說,現在,村里共有450畝正值盛果期的老果園和1400畝陸續開始掛果的新果園,一年的蘋果產量可以達到近70萬斤,其中,直徑在70毫米以上的優質果、商品果就有55萬斤左右,銷往廣東、上海等地,其余的殘次果被賣給當地的果汁廠。“沒有一點兒浪費,所有蘋果都變成收入裝進了大家的腰包。”
“但是,今年的情況完全不一樣。”王瑞旦說,以前,蘋果價格最好的時候每斤能賣到2元,最低的時候也能賣到1~1.5元左右。他家的4畝老果園,往年能收入六七萬元以上,但是由于今年春天的冰雹等自然災害,村里絕大部分蘋果受災后大幅減產,收獲的蘋果上都布滿了被雹子打傷后留下的疤痕,以前經常到村里來收購蘋果的客商看了之后,紛紛扭頭就走,蘋果很難賣出去。
“如果再賣不掉,就只能兩毛錢一斤全部賣給果汁廠,連成本都收不回來。”王瑞旦道出了他和村民們的惆悵。
“我拿起村民家的蘋果嘗了,香甜可口,味道不錯,這么好的蘋果僅僅是因為果面有疤痕就賣不出去,確實太可惜了。”潘當即答應村民們想辦法找銷路,還跟一起下鄉的永坪鄉黨委書記王三虎說,“我們倆一人負責5000斤,通過私人關系先幫忙想想辦法。”
潘之所以當著果農們的面承諾,是因為他想借助隴南市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政務微博、微信和電商,來幫助果農們賣蘋果。“一開始,我沒想過把積壓在群眾家里的蘋果全部賣出去,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試一試,能賣出去多少是多少,盡力幫他們挽回點損失。”
政務微博、個人微信與電商攜手,愛心接力助農
“今天到永坪鄉九圖村,400多畝蘋果今春遭了雹災,果面留下點點小坑。現在蘋果采摘了,吃起來一樣香甜可口,切開一樣的冰糖心,但因果面不好都堆在地里無人問津,眼看一年的辛勞付諸東流,干部群眾心急如焚。我和鄉上的書記、村支書也萬分著急。”16日下午3時58分,潘將九圖村蘋果賣難的情況,發到了他加入的一個名為“蘋果緣”的微信群里。
潘發出的這條信息,引起了微信群群友的高度關注。“受災了?”群友馬上關切地詢問起來,攻城網隨即決定配合禮縣進行義賣受災的蘋果。當天下午5時,攻城網發起了微博話題:“(蘋果難賣)急壞了村民。現在攻城網義務售賣49元10斤包郵,費用全部轉給村民一分不留,此博為證!”
“10斤包裝的蘋果49元,是我們計算出來的最低成本價。”潘說,由于地域偏、路途遠,一箱10斤重的蘋果要運出去的快遞費就需16元,包裝盒成本是7元,加上搬運的人工費、膠帶及損耗,全部成本接近50元。
16日傍晚,返回縣城的潘立即找到在淘寶網開設網店、自主創業的康維起等5個年輕人,跟他們商量在淘寶網“禮縣蘋果店”中銷售。康維起他們迅速行動起來,根據潘提供的照片和信息,精心做了產品展示介紹,并給這次銷售定名為“愛心助農蘋果”。
16日晚9時10分,潘將求助信息發布在了個人新浪微博上,這是他發出的第一條微博推介信息。“感謝大家的愛心,購買好吃的愛心蘋果,幫助九圖的果農!甘肅禮縣愛心蘋果電商助農新鮮花牛水果冰糖心特價10斤包郵。”
發出第一條微博后,潘在轉發時@了上百位農產品、食品及市場銷售領域的博友。當時,他并不知道,他通過多個渠道發出的求助信息,已借助網絡在全國范圍內持續發酵。網友“食品界姜昆”下單轉發后,他的博友開始跟蹤轉評購買。十幾分鐘后,他的好友、擁有159萬粉絲的“美食家大雄”轉發了該微博,“1個小時后,訂單由原來的60多單變為180多單!兩個多小時候后,已經是500多單!”
當天晚上,“愛心助農蘋果”賣出去兩萬斤!
17日清晨,隴南市的政務微博“隴南發布”對潘的微博進行了轉發,進一步加快了“愛心助農蘋果”行動在網上的擴散速度。當天,收到潘的求助微信后,本報駐甘肅記者站也參與到了這場公益助農行動中,除迅速轉發外也向報社同仁進行了轉發。見到記者轉發的信息,北京拓爾思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林春雨在微信朋友圈中動員起來,其在北京及廣州等地的微信朋友很快訂購了1000多斤愛心蘋果:“愛心蘋果送到,里邊還附了一份村委會的人手寫的感謝信。蘋果除了被冰雹砸了,賣相差點,口感非常好,中午吃了一個,甜脆、很不錯!”
到17日晚9時29分,經過網友愛心24小時的全國接力,永坪的“愛心蘋果”通過電商售出11萬斤。潘通過微博感謝說:“今天,九圖村的群眾熱烈地圍在一起,高興地商量明天如何選果裝貨,讓愛心蘋果更好地送達大家手中。現在周邊村的群眾也在翹首企盼,期待大家將愛心接力棒繼續傳遞!”
10月18日,淘寶網主動聯系淘寶網店“禮縣蘋果店”和“中國特色隴南館”,提出可以免費為“愛心蘋果”提供一個面積較大、位置較好、價值50多萬元的廣告位,幫助推介。21日中午,禮縣蘋果在淘寶網“天天特價”“特色中國”“匯吃”三大板塊首頁首焦同時上線,掀起了第二次熱銷高潮。此時,“愛心助農蘋果”還有近10萬斤的庫存。與此同時,網友“食品界姜昆”和新浪均聯系了“愛心助農蘋果”行動的相關人員,支持他們的行動;此外,每日甘肅網、央視微博、大西北網等媒體也加入到了“愛心助農蘋果”行動中來……
公益助農催生農產品品牌營銷效應
“這是我之前根本沒有想到的。”潘說,盡管禮縣“愛心助農蘋果”在這一周內成了網上炙手可熱的“明星”,不斷有人來電或發私信想要訂購蘋果,但他們還是選擇在24日停下這一行動,因為受災果農手中的蘋果已經全部賣完了,“愛心助農蘋果”作為公益行動的任務已經完成。
“萬萬沒想到,一開始,我也只是想能賣個幾千斤就算不錯了,如果不是借助政務微博、個人微信和電商,不敢想這幾十萬斤受災的蘋果竟然能夠全部賣出去,而且賣了與好蘋果一樣的價錢。”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禮縣“愛心助農蘋果”的原創微博被轉發1萬余條、評論近3000條,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1100萬人次。兩家淘寶網店共成交2.4萬多單,微店成交1000多單,總交易額達到130萬元。
“愛心助農蘋果”行動“火”了,甚至很多網友認為這次活動是“微博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電商助農案例”。
“其實,伴隨著‘愛心助農蘋果’行動的持續升溫,到活動結束前,它已經由應急性的公益助農行動,悄然變成為了正常的特色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活動。”潘認為,“愛心助農蘋果”行動之所以取得成功,一是政務微博在發布受災果農的情況時,注重與電商結合,添加網店鏈接,讓網友能更便捷地下單;二是當地政務微博建設逐步形成矩陣,其公信力讓行動的背景更具可信性。最主要的是,禮縣蘋果的品質得了大家的廣泛認可。從21~24日,淘寶網累計為禮縣蘋果銷售網店引入客流量500多萬人次,大大提高了禮縣蘋果網絡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
網友“食品界姜昆”說:“這應該是史上最牛的一次微博公益助農。”網友“閩南電商圈子”說,“愛心助農蘋果”行動說明地方政府借助微博大有可為,是很值得剖析的案例,抓住了微營銷要點,希望能成為品牌,明年再創佳績。
“愛心助農蘋果”行動對禮縣及禮縣蘋果的品牌宣傳效應正在持續釋放。當地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愛心助農蘋果”行動將政務微博、個人微信與電子商務有機結合起來,整合相互資源,使其產生了巨大的疊加效應,走出了一條新路子,催生了品牌效應。目前,許多大型經銷商和超市連鎖企業紛紛主動聯系禮縣洽談采購業務。(原載11月4日《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