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隴南訊(記者陳多)隴南市建立健全農村公益事業發展體制機制,把設立農村公益性崗位與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生態文明新農村結合起來,按照“因村施策,因事設崗,以崗定人,按需定員,按戶擇業,服務脫貧”的原則,在全市設立5萬個農村公益性崗位,幫助特殊困難群體轉移就業。
“爺爺奶奶年老多病,我想出去打工掙錢也走不開。”隴南市武都區魚龍鎮小張家村的張小榮和年過七旬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為了照顧老人,他放棄了外出打工的機會。今年,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小榮被推薦為村里的護林員,負責搞好劃片范圍內的森林管護和防火巡查工作。
除了森林管護、門衛工作,隴南市農村公益性崗位還包括鄉村道路養護管理員、村級公益設施管理員、環境衛生保潔員、治安聯防協管員、生態護林員、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看護員、自然災害預警員、村級就業社會保障協管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