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皋蘭縣西岔鎮鏵尖村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村子,但卻是名揚中外的民間藝術———蘭州太平鼓的“發源地”。太平鼓雖不屬于鏵尖村獨有,但該村的太平鼓卻相對打得最“正宗”。在鏵尖村里,上至80多歲的老人,下至五六歲的小孩,對太平鼓的一些基本打法都很稔熟。
如今,鏵尖村的太平鼓已經走上了商業化運作的道路。
蘭州永宏太平鼓藝術團已受邀參加2006年元旦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舉辦的第117屆帕薩迪納玫瑰花車大游行,這是中國民間文化團體首次參加此項國際盛事。
擂太平鼓已成傳統 從皋蘭縣城沿皋蘭山西南麓走20多公里的路程,就到達了地處秦王川腹地的西岔鎮鏵尖村。
鏵尖村人歷來有習武健身的傳統,村里一些大人小孩如果有時間,每天都早起跑步、練武、擂太平鼓。
記者剛進村,就碰到一名五六歲的男孩,一說起太平鼓就來了精神,還有節奏地前蹦、后跳、左避、右閃,向記者展示太平鼓的打法,一招一式頗有“味道”。
另外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村里人由于從小到大都在太平鼓聲的陪伴下長大,對鼓點節奏及打法都很熟練。在他的記憶中,逢年過節都要擂太平鼓,村里的老人會在現場指導,村里五六歲以上的孩子或多或少地會擂太平鼓,而七八十歲的老人更是有每天晨練時擂太平鼓的習慣。
從“深閨”中走向普及 關于太平鼓的命名向來說法不一,但最為大家認同的說法是:明朝初年,徐達率兵西征,一路攻克慶陽、臨洮、蘭州,惟有黃河北王保保城(現在黃河鐵橋北的金城關)久攻不下,時逢元宵佳節,徐達命將士裝扮成社火隊,將兵器藏于鼓中帶進城中,隨即里應外合力克頑敵。為了慶祝勝利和祝愿天下永遠太平,便將藏兵器的鼓命名為太平鼓,因當時王保保城隸屬皋蘭,故稱“皋蘭太平鼓”。
今年80多歲的王萬世老人告訴記者,在他小的時候,擂太平鼓是春節期間不可缺少的社火表演項目,但平時是不打太平鼓的,村里人怕一些打法外傳。這種觀念一直到1990年才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一些秘傳打法、舞步從“深閨”中走了出來。
自此以后,擂太平鼓不再局限于春節,只要是碰到節日,鏵尖村的村民們都會擂鼓歡慶。
“擂太平鼓已經在村里形成了規模,村里人幾乎都會擂幾下。”40歲的村民郭德武說。
為了使太平鼓后繼有人,自1991年開始,鏵尖村小學從四年級起,每隔一周專門開設一節特殊的體育技能課程,即太平鼓訓練課。
借“亞運”名揚天下 1990年是蘭州太平鼓開始轉型的分水嶺。因為這一年,北京亞運會組委會將蘭州太平鼓定為表演項目,80多名莊稼漢代表蘭州參加了那次表演,太平鼓的磅礴氣勢震撼了世界。
時任中國舞蹈研究所副所長的馮雙白表示:“10年前《絲路花雨》震撼了京城,10年后太平鼓又形成了一個大的沖擊波。”之后,蘭州太平鼓被譽為“中華鼓王”。
鏵尖村太平鼓隊在先后應邀參加了許多大型文化活動后,于2001年成立了蘭州永宏太平鼓藝術團,逐漸開始涉足商業化的演出。
受邀參加花車游行 蘭州永宏太平鼓藝術團團長魏懷東說,藝術團成立之初,境況并不理想,每年出省的大型商業演出只有一兩場,而近幾年來有所改變,演出場次逐年增加。
今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山西臨汾舉行的全國鼓舞鼓樂展演及第七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評選活動中,太平鼓獲得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中國文化部民間藝術的最高獎)第二名;并于今年10月19日收到美國華納國際文化中心邀請,參加2006年元旦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舉辦的第117屆帕薩迪納玫瑰花車大游行,這是中國民間文化團體首次受邀參加此項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