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高度太低成蘭州五級航道通航“瓶頸”
交通部門向市政府建議將其“抬高”
中山橋位于黃河蘭州段五級航道中心段,其通航凈空高度僅為3.6米,與五級航道通航技術高度8.5米相差4.9米,限制了大型旅游船舶的通行,阻礙了黃河蘭州段水路運輸的持續發展,使建成的等級航道不能充分發揮效能,造成了資源浪費。近日,有關部門已向蘭州市政府提出了將中山橋抬高以促進航運發展的建議,建議將中山鐵橋“抬高”2.5米,以便航運之需。
五級航道5年來“懷才不遇”
據了解,黃河蘭州段西起八盤峽,東至榆中青城,全長150公里,航運歷史悠久。自1997年以來,蘭州市分段對黃河蘭州段進行了開發整治,2002年7月,建成了鐘家河橋至包蘭鐵路橋38.4公里五級航道,提升了水路運輸服務功能。
目前,百里黃河風情線已成為蘭州市的城市名片,乘船游覽母親河,欣賞風情線美景已成為省內外游客了解蘭州發展的主要窗口。眼下,黃河蘭州段共有船舶235艘,年客運量達38萬人次,并開辟了以蘭州港中心客運碼頭輻射東西的短途旅游客運航線。但是,由于中山鐵橋的凈空高度太低,無法實行全航道的貫通,大型旅游船舶無法穿過中山橋向西至鐘家河,甚至無法開通銀灘大橋至什川的旅游航線,新建的五級航道不能充分發揮效能,造成了資源浪費。
3.6米凈空成了通航“瓶頸”
據介紹,在五級航道規劃中,位于中心區域的中山橋設計最高通航水位3690立方米/秒,通航凈空高度8.5米(設計最高通航水位至建筑物下沿垂直距離)。而目前,在設計最高通航水位3690立方米/秒時,中山橋凈空高度僅為3.6米;在水位1000立方米/秒時,中山橋凈空高度為4.7米;在水位1200立方米/秒時,為4.5米;在水位1500立方米/秒時,為4.3米。目前,水位達到1000立方米/秒及以上時,由于蘭州現有客船吃水線以上總高約4米,因此受中山橋凈空高度限制,黃河蘭州段現有營運客船均不能安全通行。
抬高2.5米讓豪華游輪通航
由于受中山橋通航凈空高度的限制,蘭州現有的客船水線以上的高度控制在3.5米至4.5米之間,核定載客在45人以下。客船的造型、布局、外觀、舒適度等都已不能滿足水上旅游的市場需求。
為此,蘭州市交通部門向蘭州市政府提出建議,建議將中山橋整體抬高2.5米或將用于通航的橋孔抬高2.5米,在水位1500立方米/秒時,中山橋通航橋孔凈空高度可達6.8米,能夠滿足總長30米、型寬8米、吃水線以上總高6米、載客80人左右的大型豪華游船正常通航。
據悉,目前蘭州市建委有關部門正在對此建議征集專家意見,中山橋是否要抬高,結果還不明了。
中山橋簡介:“天下黃河第一橋”
中山橋,原名蘭州黃河鐵橋,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由美國橋梁公司設計,德國泰來洋行承修。大橋所用桁架構件鋼材、水泥及其它各種器材、機器設備等,全部從德國購置。工程耗時40個月,宣統元年(1909年)七月建成,總投資30.6萬兩白銀。1942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蘭州黃河鐵橋改名為中山橋。
作為黃河上修建最早的鐵橋,中山橋不但方便了黃河兩岸蘭州人的出行,而且成為黃河上游的交通樞紐。按照當初的工程設計,中山橋為鋼架公路橋,橋身長233.5米,寬8.36米,保固期為80年。由于負載過重,加上歷史上戰爭和自然因素的破壞,上世紀,中山橋先后經歷了3次大修和數次小修。2004年10月1日,經過3個月的最后封閉修繕,中山鐵橋光榮“退役”,退役后的它被辟為步行橋供游人憩息游覽、懷古憑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