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目擊:蘭州城區道路有暢有堵
9月18日,是蘭州市機動車尾號限行措施實行的第一天。記者在當日的采訪中發現,“限行”首日,雖然蘭州城區道路有暢有堵,但收效明顯。
早上8時30分,記者來到西關什字時,民警馬曉正在執勤點上忙碌。
“7點半到現在,我一共看到了6輛違反‘限行’規定的車輛上路行駛。有的駕駛員說不知道限行規定,有的誤認為是8時至20時限行。”馬曉這樣對記者說。
就在記者采訪的期間,不時有當日“限行”的尾號為“3”、“8”的車輛通過。馬曉見狀,上前示意其停車,并將宣傳材料發放給司機。
“我們今天都成宣傳員了。”馬曉苦笑著說。
10時20分,記者從西關什字坐車至小西湖,沿途都沒有出現堵塞停滯現象,一路上暢通無阻。
在小西湖立交橋下,記者不時能看到尾號為“3”、“8”的限行車輛通過,執勤交警發現后,上前向其發放宣傳材料。而有些違章車輛發現交警后,匆忙調頭逃避。
“今天明顯感覺車少了,公交車的上座率也高了。”56路公交車司機楊書成說,往常,小西湖立交橋下一天要堵車好幾次。
14時39分,盤旋路十字以東出現短暫壓車現象,記者從五里鋪橋頭到東升飯店,總共耗時近半個小時,不論是由東向西行駛,還是由西向東行駛,都出現了較嚴重的塞車。車輛幾乎停滯不前,一步步向前緩緩挪動。多名交警在現場努力指揮,但車輛擁堵狀況一時難以緩解。
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到,18日,蘭州市共派出500余名警力維持交通秩序,共發放宣傳材料5萬余份。“總體收效比較明顯。”18日下午,蘭州交警支隊宣傳科有關人士稱,當日,蘭州市“限行”區域內車輛通行情況相對流暢,交通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對于部分尾號為“3”、“8”限行車輛仍然上路的現象,交警部門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部分司機確實不知道限行措施,還有一部分司機抱有僥幸心理上路。
各方反應:有人歡喜有人憂
蘭州市機動車尾號限行措施,牽動著社會方方面面的神經。對于該措施,相關各方反應如何?9月18日,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上午9時許,135路公交車司機趙建斌返回了西關什字。“今天明顯感覺道路暢通多了。”趙建斌說,往常,他每天在雁灘要堵幾次車,但當天早上,他幾乎是一路暢通無阻,“這樣開車心情都舒暢多了”。
但趙建斌還是有點顧慮:“今天是周末,很多單位不上班,公務用車會少一些,而且周末很多私家車主也在家休息,沒開車出門……不知道明天限行之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會是一種什么狀況,希望明天道路還能像今天一樣暢通!”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司機看好“限行”措施。因為,在此之前,他們已經有過車輛限行后的“快樂體驗”。今年7月5日至10日蘭洽會期間,蘭州市區機動車輛按單雙號限行后,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緩解了市區的交通壓力。6天時間,因道路順暢,公交集團92條線路上的2130輛公交車平均每天比往日多跑11000公里,6天的載客量也增加了47萬人次。
“限行”當日,出租車司機張建寧的臉上一直掛著笑容。他笑呵呵地說:“今天雖然是周末,出租車不分單雙號全部上路,但是今天明顯感覺到跑空趟的少了,基本上是客人剛下車,立馬又有客人攔車。”
家住東崗世紀新村的私家車主朱先生在西關什字上班,“限行”后,他每月將有6天時間必須乘坐公交出行,“感覺很不方便”。
車主劉蘭州說,他的車牌尾數是6,遇到大月份的時候,每月要“限行”7天,工作、生活會不方便。但劉蘭州說:“目前還不知道限行之后,蘭州的交通擁堵現象究竟能不能得到改善?如果有明顯的改觀,那么即便是‘限行’帶來一些不便,我覺得也值得。”
司機老何稱,“限行”措施對外地來蘭車輛的管理作出了規定,但如果蘭州本地的車輛出外,恰好是被限當日回來,能不能進城?進城后交警部門有無相關對應措施?
“限行”措施勢必給一些單位帶來不便。蘭州市某開鎖公司負責人稱,該公司只有一輛車從事開鎖業務,“限行”措施實施后,被“限行”的日子里,他將無法開展業務。“‘限行’絕對是好事,車輛少了,車速就快了,工作、生活的效率都能得到提高。”家住九州開發區的孫建榮先生說,今年以來由于草場街道路施工,廟灘子橋頭幾乎每天都壓車,有時一壓就是一個小時。“限行”措施實施后,市民董先生不得不放緩購車計劃:“單位也離家不遠,一個月‘限行’六七天,我要慎重考慮買車的事了。”“限行后,蘭州的空氣質量肯定也能得到改善,冬天馬上到了,我們也不希望生活在尾氣、灰塵之中。”家住南關的李女士對“限行”多了一份期待。
蘭州“治堵”,考驗政府決策力
“城市交通堵塞將成為未來蘭州城市發展的一大難題。”蘭州大學管理學院的蘇云教授分析認為,車輛擁有量增速過快是蘭州市道路擁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蘭州市機動車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1999年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為114021輛,截至2010年8月已達373701輛,10年時間增長了3倍多。僅今年前8個月就新增機動車41614輛,平均每個工作日新入戶機動車260輛。
蘇云稱,根據蘭州市公安局的限行措施,蘭州市理論上每天可以削減城區車流量約20%,實際削減量估計在15%左右,約6萬輛車。按照今年每個工作日均260輛車的增速,一年后,蘭州的車輛尾號限行所擠出的這點空間將被完全填補,交通將再陷擁堵困局。
記者在蘭州市公安局之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造成蘭州交通擁堵的原因還有兩個:
一是蘭州城市道路建設嚴重滯后。因區域經濟相對欠發達,蘭州市城區道路交通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基本上是平面混合交通,城區規劃道路目前僅建成46.46%。
二是受狹長地形和城市規劃的影響,蘭州市可新增、開發、拓寬的道路資源十分有限。“如何找一個既解決問題,又不會給車主造成麻煩的‘治堵’辦法,將考驗政府的決策能力。”甘肅德合律師事務所律師成震海稱,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中第一要務是多方籌集資金加大對城市道路的投資和建設,其次是千方百計開發道路資源、提高道路可利用效率。
早在去年年底,蘭州市政府和蘭州市公安局就提出了“控制車輛入戶數量”和“實行機動車按尾號限行”的議題,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如今,機動車尾號限行措施已經實行,那么,“控制車輛入戶數量”的措施是否實行?何時實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尾號限行措施實行后,車輛“限數”呼聲又起。
“機動車入戶數量必須得到控制,否則,北京的昨天就是蘭州的明天。”蘇云稱,2008年10月,北京實行車輛尾號限行措施,但交通擁堵狀況并未得到有效改觀,究其原因,新車入戶激增仍是“禍首”。因此,蘭州在“限行”的同時,應盡快實行“限數”措施,最大可能地緩解交通壓力。
對此,有人士認為,“限數”可能與國家擴大內需、振興汽車產業的政策相悖,給蘭州汽車消費市場帶來消極影響。
蘇云提出了另一種擔憂:“限數”可能會引發公共資源被壟斷,造成權力尋租,車牌可能會成為比火車票更炙手可熱的倒賣對象。
“因此,若實行‘限數’措施,必須有一套公開透明配套措施,以保證公平性。”蘇云稱。
“采取‘雙限’措施,能有效緩解蘭州的交通狀況,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成震海稱,從表面上看“雙限”好像控制了機動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但實際上的保有量并沒有因此而減少。而且,雙限有可能刺激一些單位增加車輛的購置,以保證單位工作的正常運轉。
對于剛剛實行的尾號限行措施,甘肅綠駝鈴環境發展中心“綠色出行”項目官員徐定艷非常欣慰,作為長期致力綠色環保出行的民間環保志愿者,她“看到了希望”。
記者了解到,今年8月26日,蘭州市人民政府向全體市民發出綠色出行倡議書,倡導市民積極參與“綠色出行,低碳環保”活動。
蘭州市公安交警部門也采取多項措施,向市民宣傳“綠色出行”,得到了部分市民的響應。
去年10月起,家住草場街的劉立軍先生堅持每天步行至中山林的單位上班。采訪中,他欣慰地說,一年下來,身體素質明顯增強,精神也好多了,更重要的是了卻了上班堵車的煩心事,“原來有時遇到壓車,步行比坐車還要省時間”。
9月18日下午2時多,望著眼前的車輛“長龍”,前往榆中辦事的駕駛員張榮一臉無奈。“其實,司機的素質也會影響交通。”采訪中,張榮這樣說,有時候交通堵塞往往是由于一些性格急躁的司機違章占道、或是違章駕駛造成交通事故所致。“‘限行’更需心底放寬。”雁灘交警大隊大隊長張汝東稱,只要大家在行車中相互禮讓,蘭州的交通狀況肯定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