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開通扶貧路戶戶看到新希望
麥積區公路建設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本報天水訊(記者王宇興)天水市麥積區把鄉村公路建設作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措施來抓,使全區交通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近3年來,全區累計建成通鄉二級公路56條180公里,建成通村農機路188條1158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麥積區大部分鄉鎮地處山區,過去由于交通不暢,嚴重制約了全區經濟的發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近年來,麥積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有利時機,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公路建設的高潮。生活在渭河沿線6個鄉鎮的20萬群眾,祖祖輩輩都夢想開通麥(積)甘(谷)公路,歷史上也曾幾次動工修建,但均因工程難度大而夭折。
2003年,麥積區領導經過決策后痛下決心,在只爭取到國家投資100萬元的情況下,充分發動沿線群眾,開始修建這條群眾心目中的“致富路”。經過9個月的建設,沿線群眾共回填土石方70萬立方米,完成了一條長58.64公里、寬8.5米、投資約2000萬元的三級公路路基工程,圓了幾代人的夢想。隨后,區上趁熱打鐵,又相繼修建了通鄉二級公路,自建了通村農機路。
一條條鄉村公路的修通,有力地促進了麥積區農村經濟的發展。地處秦嶺山區的伯陽鎮修通22.7公里長的毛峪河公路后,使該地區成為一條新的重要旅游線路,受益群眾涉及13個村1.14萬人。過去經濟十分落后的元龍鎮,在相繼修通渭河大橋和40多公里的鄉村公路后,給山區群眾加快脫貧致富帶來了新希望。最近兩年,全鎮栽植花椒樹1.3萬多畝,有2000多名農村富余勞動力走出家門打工,年掙回勞務費近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