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天水訊(記者王宇興實習生馬昊瑩)天水市麥積區根據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目標,積極探索“培養技能服務型鄉鎮干部,建設技能服務型鄉鎮政府”的新路子。一年來,全區按照“‘三農’需要什么,干部就學習什么”的思路,共培訓鄉鎮干部4000多人次,并通過深入生產第一線舉行大練兵活動,幫助農民解決難題9000多個,極大地促進了全區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麥積區是一個農業大區。過去,以催糧要款等為主要內容的傳統工作,使相當一部分鄉鎮干部荒疏了專業,形成“萬金油”式的干部多,技術服務型干部少的現狀。為了盡快讓鄉鎮干部掌握一技之長,以適應新形勢下農村工作的需要,去年,麥積區專門組織2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編寫了《鄉鎮干部實用技術手冊》一書。手冊緊密結合當地實際,涵蓋了農牧、水利、計生、司法、勞務等方面的45項技能。在此基礎上,全區整合黨校、農函大、農廣校等培訓資源,聘請和抽調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的專家組成教師隊伍,舉辦培訓班40多場次,累計培訓鄉鎮干部4000多人次。隨后,區上推行了鄉鎮干部崗位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認證制度,實行掛牌持證上崗,首批在“技能大比武”中考試合格的干部拿到了“上崗證”。
干部培訓和持證上崗制度的推行,使麥積區鄉鎮出現了三多三少的喜人情況;學知識技術的多了,閑逛混日子的少了;下村入戶的多了,蹲機關的少了;問題解決的多了,群眾上訪的少了。一年來,全區共在村級建立為民服務站379個,鄉鎮干部送技能下村進廠達12150多人次,受理服務項目13000多個。花牛和馬跑泉兩鎮的百名鄉鎮干部今年春季全部深入到生產一線,指導群眾一次性完成了7000多畝蘋果的栽植任務,使南山萬畝蘋果基地初具規模。針對當地果品銷售難問題,社棠鎮鎮干部主動出擊,先后引進資金2000萬元,建起了大型果品交易市場。渭南鎮干部年初奔赴上海、深圳等地,先后建立勞務站6個,目前已輸出務工人員9900多人,掙回勞務費12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