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石村全貌(配圖:天水在線)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國務院為解決新時期“三農”問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樹典型、抓示范是啟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有機切入點。伯陽鎮曹石村是麥積區全面啟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樹立的30個示范村之一,曹石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取得率先垂范的成就,離不開高標準、高規格的檔案管理工作,成功的檔案工作經驗是曹石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道路上的助推器。
曹石村位于伯陽鎮西部馬峴梁中段,屬典型淺山區農村,全村有113戶516人。曹石村歷屆“兩委會”班子十分重視檔案的保管工作,村檔案室保存最早的檔案是六十年代初形成的。村檔案室各項管理制度健全,硬件設備齊全,檔案管理工作達到“十防”要求。
曹石村“兩委會”班子十分重視檔案的利用工作,為了謀求發展致富之路,村黨支部一班人認真翻閱了村上保存完整的1962年以來的檔案資料,進行認真分析,發現在曹石村不能再沿襲祖先走過的種糧老路,應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林果業。班子成員率先種植果樹,動員群眾,分析發展林果業對改變村莊環境,增加村民收入的好處。同時多次邀請市區林果專家舉辦培訓班,講授栽培技術,曹石村逐步走上了發展林果業的致富之路。
1992年后,曹石村農民收入逐年增加,然而村民的居住環境仍然十分簡陋,村容村貌差。村兩委會經過認真的調研后決定,總體規劃,建設農民新住宅,但這勢必會使一小部分村民的切身利益受損。為此,村兩委會利用檔案室的土地承包及其基建檔案,認真分析,仔細對比,講解宣傳,動員群眾,使部分村民因利益受損而產生的不理解得到化解,并積極投身到新住宅建設中來,如今整齊劃一的新住宅已成為曹石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今天的曹石村更加重視檔案工作,村檔案室現存有文書、基建、照片、財會、小學教育等檔案216卷(盒、冊),種植、養殖、少兒讀物、黨建等資料1000多冊,有專職的檔案管理人員為群眾服務。茶余飯后,曹石人步入檔案室查閱檔案資料,翻閱果樹栽培、養殖技術資料及少兒讀物,觀看電教錄像,村民之間自然形成了一股比幫趕的新風尚,文明鄉風已在曹石村悄然形成。正因為曹石檔案在新農村發展道路上真正發揮了資政興村的助推效益,檔案管理符合《行政村示范檔案室認定標準》,2005年被省檔案局確定為甘肅省“示范檔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