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牛”耕出萬畝園
——天水打造品牌 力推果品產業發展紀實

(配圖:天水在線)
金秋的天水,瓜果飄香。近日,記者來到我省著名的“花牛”蘋果之鄉——麥積區花牛鎮廿里鋪村的南山萬畝果園基地采訪。站在基地的山坳間,記者看到“花牛”蘋果掛滿枝頭,果農們正在自家的果園里采摘,享受這豐收的喜悅。
天水市圍繞“南林、北果、東牧、西菜”的農業產業布局,在秦州區、麥積區、秦安縣、甘谷縣、清水縣的河谷川道區及淺山區都種上了“花牛”蘋果,大力發展蘋果基地,鼓勵農戶種植“花牛”、賣“花牛”、愛“花牛”,舉“花牛”品牌,著力打造全國唯一“花牛”蘋果種植基地。截至目前,“花牛”蘋果栽培面積75.76萬畝,已結果55.3萬畝,總產量38.8萬噸,總產值5.1億元。全市有果農40多萬戶、180萬人。果品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農戶有214戶,5萬元以上的農戶有2928戶,1萬元以上的農戶有27888戶。如今,果品產業已成為天水市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支柱產業。

在南山萬畝果園基地,記者走進“花牛”蘋果種植帶頭人武正權的60畝蘋果地里,地上的三葉草映綠了果園,正處于盛果期的“花牛”蘋果壓彎枝頭。

(資料圖片,左為武正權)
“現在我有20畝果園已是盛果期,每畝收獲3000公斤至3500公斤,去年賺了20多萬元。今年,園子里的果子都已經被上海客商全部收購,并已預付了20%的定金。”武正權高興地說。
武正權不僅是果農專業戶,也是麥積區南山萬畝果園基地協會會長。他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協會的果農已形成農戶+基地+銷售為一體的產業模式,要把‘花牛’做大、做牛!”
在武正權的帶領下,廿里鋪村的種植能人把本村1000畝山地全部租賃到手,村民席廣元過去把山地租給了別人,但看到武正權種植果樹發家致富后,便也租了村子里其他人的20畝地開始種植花牛蘋果。“過去我們不敢種蘋果,現在區委、區政府把路給我們修好了,把水引上山了,‘花牛’蘋果現在市場又賣得很好,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種。”席廣元說,“今年我基本上能收回前幾年投入的10萬元了,明年至少掙20萬元。”
廿里鋪村黨支部書記武忠有對記者說:“我們村是個城郊村,過去山上的地有50%撂荒了,有50%的土地屬于低產農作物,現在全村的山地全部種上了‘花牛’蘋果。我也流轉了20畝山地種‘花牛’蘋果,今年已經掛果了。”
和廿里鋪村一樣,花牛鎮新勝村有420戶人,1200畝果園,年收入400萬元以上;秦安縣蓮花鎮馮溝村去年蘋果總產量達4410噸,產值1058.4萬元,人均2283元,占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清水縣郭川鄉宋川村果品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甘谷縣白家灣鄉康家坪村果園面積2200畝,占耕地總面積的76.9%,戶均9畝。

花牛鎮花牛寨村黨支部書記何炳銀回憶說,1956年,花牛寨村從遼寧省熊岳鎮引進紅元帥、金冠、國光等10個苗木品種,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這些品種都育植成功,其中紅元帥以色、形、味俱佳而知名。現在,經歷了30多年風風雨雨的‘花牛’蘋果在天水已成為果業的大品牌,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中國農科院分析鑒評,天水“花牛”蘋果比美國蛇果可溶性固形物高1.4,含糖量高1.86,可滴定酸低0.08,專家認為“花牛”蘋果“果體紅艷、果形高樁、五棱突起、香味濃郁、果肉細脆、果汁多、硬度大,是我國出口蘋果中信譽最高、數量最多的一個商品。”
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修德仁研究員認為,天水的優勢是花牛蘋果,其他地方均無法與甘肅天水競爭。被譽為“蘋果圣人”的汪景彥先生認為,花牛蘋果是中國最早的蘋果品牌,在世界上僅次于美國“蛇果”。專家認為,天水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花牛蘋果的高質量產區。

在維護“花牛”蘋果品牌商標上,天水市果業產業化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說,“花牛”商標是我國最早注冊的蘋果品牌,但因“花牛”商標歷史上形成的權屬爭議,天水五縣兩區地域范圍內生產的蘋果不能統一使用花牛商標。經過努力,2007年9月18日完成了永久性“花牛”商標轉讓。隨之,國家質檢總局于2007年11月21日起對天水“花牛”產地實施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天水成為全國優勢蘋果產區唯一的“花牛”蘋果生產基地。2008年初,由天水市政府下發實施,制定完成了《天水花牛蘋果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辦法》,同時進行了花牛商標的互聯網域名注冊。“花牛”蘋果的綠色安全、亮紅喜慶的色澤、芳香誘人的味道以及高樁、五棱突出的獨特果形,更是天水市果品制勝市場的根本。

天水市580萬畝耕地中,適宜種果樹的面積有350萬畝,180萬農業勞動力資源,可滿足果品這一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同時,天水農民有“要致富,栽果樹”的種植傳統。打造品牌,力推果品產業發展,已成天水各級政府和干部群眾的共識,近年來天水“花牛”蘋果市場份額逐年擴大,果品價位逐年走高,連續3年價格上漲達10%—20%。
麥積區啟動實施的南山萬畝“花牛”蘋果基地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涉及花牛、馬跑泉、甘泉3鎮26村,受益農戶5444戶24220人。在4年的時間里,麥積區通過整合項目、資金,積極探索創新,基地提前一年完成了“三年達到萬畝,五年形成規模”的規劃目標。

為了給基地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今年,麥積區從提升基地檔次、完善服務功能入手,注冊成立了“新民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同時,投資85萬元完成南山基地培訓中心至興旺山段全長2.1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籌資260萬元啟動1500噸南山基地氣調庫建設工程,目前氣調庫已完成主體工程和周邊場地硬化,即將進行制冷機器安裝和保溫層噴涂工作,預計9月底可投入使用。通過數年努力,花牛鎮南山基地初具規模,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果品效益穩步提升。

“‘花牛’蘋果不僅是麥積區的主打品牌,也是天水市果品產業的一張名片。”麥積區區長張克強滿懷信心地說,“借即將在麥積區召開的‘花牛’蘋果節之際,區上將要拿出三分之二的土地來打造以‘花牛’蘋果為主的果園基地,建立一個以‘花牛’蘋果為主的果園產業化體系,讓‘花牛’這張名片走向全國、跨越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