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野齊奏豐收曲
——麥積區2013年糧食生產工作綜述

古人云,“國以谷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事關國計民生、事關社會穩定,糧食生產始終是興國安民的頭等大事。近年來,麥積區按照“穩定面積、提高單產、改善品質、增加效益”的總體思路,以落實惠農政策為動力,以穩定播種面積為基礎,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以提高單產為重點,以高產創建為抓手,以改善服務為保障,全面落實各項工作措施,糧食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今年,麥積區糧食生產先后經歷了冬春連旱、夏秋暴洪泥石流頻發重發、馬鈴薯晚疫病等諸多不利因素。面對夏糧減產的嚴峻形勢,區委、區政府堅持把秋糧作為糧食生產的重中之重來抓,以中灘區域玉米高產創建萬畝示范帶擴大高產秋糧作物面積,大力推廣旱作農業、馬鈴薯脫毒種薯等高產集成技術,有效防控重大病蟲害,全力開展防災減災、高產創建和增產模式攻關等,實現了秋糧大幅增產。

當年,全區秋糧播種面積33.17萬畝,平均單產為382.48公斤/畝,總產12.6758萬噸,其中:玉米播種面積22萬畝(地膜面積20萬畝),平均畝產438公斤,總產9.636萬噸;馬鈴薯播種面積6.8萬畝(地膜面積1.7萬畝),平均畝產356.1公斤(按5:1折糧),總產2.4214萬噸;大豆播種面積3.85萬畝,平均畝產149.6公斤,總產0.5759萬噸;其它秋雜糧面積0.52萬畝,平均畝產81.5公斤,總產0.04238萬噸。

由于秋糧生產在全年糧食生產中發揮了決定作用,使得今年糧食生產目標得以實現,全年糧食播種面積64.17萬畝,產量16.71萬噸,總產量為近10年來最高,并實現糧食生產水平連續3年保持在16萬噸以上的較高水平。

為了高質量完成秋糧生產任務,麥積區精心組織、多措并舉,全力抓好秋季覆膜各項工作,使原來畝產不足六七百斤的貧瘠的土地一下變成了畝產上千斤的“良田”。今年,全區共完成秋覆膜面積8.21萬畝,超額完成省上下達的8萬畝任務。

——抓項目規劃,保證面積落實。從夏收后開始,麥積區把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作為加快科技推廣步伐、提高土地產出效益、調整種植業結構的主要措施,高度重視,早規劃、早部署,留足預留地塊,把責任落實到鄉到村到人,把面積落實到村到戶到地塊。全區按照“四線六片一個萬畝示范點”規劃組織實施。

“四線”即后右公路沿線、大鳳公路沿線、新陽鎮郭王村至渭南鎮劉家溝沿線、穎川河流域翠山大道沿線;“六片”即石佛鎮九峪片、五龍鄉舍安子片、麥積鎮紅崖臥虎草灘片、新陽鎮四咀山片、琥珀鄉西山唐溫慶胡片、渭南鎮見河梁片;“一個萬畝示范點”即中灘鎮漆李謝家坪至五龍鄉張強汪山王咀示范點。每個項目實施鄉鎮必須建立集中連片的示范點,開展高產創建活動,抓點帶面,以點促面,集中連片,輻射帶動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全面推廣。

——抓農資籌備,保障秋季覆膜需求。該區對于省上統一配發的地膜和覆膜機具,嚴格按照各項目鄉鎮、村具體任務進行張榜公布,做到政策到位、補助到位,及時做好調運和發放工作。同時,主動加強與經銷企業的聯系,多渠道籌集資金,積極組織貨源,及時調運儲備,搞好市場供應。為加大區級財政補貼力度,區、鄉兩級以示范點建設為重點,落實補貼資金210萬元,補貼地膜170噸,專用肥和磷肥400多噸,除草劑3萬瓶,電動噴霧器400臺,進一步調動了農戶做好秋覆膜工作的積極性。

——抓技術培訓,確保覆膜質量。從9月底開始,結合“全省旱作農業技術宣傳培訓月活動”的開展,區鄉兩級抽調120名農業技術人員分片包干,駐村蹲點,深入鄉鎮村組和田間地頭,堅持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田間指導與咨詢服務、培訓鄉村干部與培訓農民技術員相結合,采取辦班輔導、現場示范、發放資料、播放投影電視錄像、組織觀摩、印發明白紙等形式,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幫助農戶掌握操作規程和技術要領,并按照技術要求,從整地、施肥、起壟、覆膜等各個環節對農戶進行跟蹤指導,嚴格把好整地施肥關、起壟覆膜關和覆后管理關,有效確保了秋覆膜技術規范化,切實提高了覆膜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