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區“三抓三促”行動統籌推進看落實之二:
源頭治理提質效 優化服務暖民心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 “三抓三促”行動開展以來,麥積區民政局堅守人民情懷,堅持底線思維,將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扎實做好社會救助領域信訪工作,著力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堅持夯基為先,高站位推動社會救助領域信訪矛盾化解工作。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救助工作中的引領和組織協調作用,積極推動社會救助領域信訪工作與基層治理有機融合,著力夯實基層工作基礎。一是完善工作機制。始終把社會救助領域信訪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建立領導干部包抓責任制和主動接訪工作機制,以信訪問題多發重發、問題反映集中及信訪量大的村、社區為重點,班子成員帶隊定期下沉基層主動接訪下訪,通過面對面了解群眾訴求、聽取群眾意見,心貼心解決群眾困難、理順群眾情緒,及時掌握信訪動態,著力推動信訪工作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加強與信訪部門的溝通銜接,通過信訪工作聯席會議、社會救助部門聯席會議等協調機制,不定期召開突出信訪問題研判會,核查重點信訪案件辦理情況,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增強信訪突出矛盾化解攻堅合力。二是規范信訪工作業務。認真落實“臨期提示提醒、到期催辦督辦、逾期問效問責”措施,壓實問題屬地責任,對突出信訪問題及重復信訪事項,堅持由區民政部門和屬地鎮(街道)共同調查核實,充分做到上下“一盤棋”,切實提高辦信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對群眾來信來訪、電話訴求、上級轉辦等渠道反饋的各類信訪問題,實施清單式管理,明確辦理時限、辦理效果,建立工作臺賬,從登記、受理、調查核實、出具信訪處理意見書等均按要求規范辦理,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三是壓實工作責任。建立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同頻共振的立體式、全覆蓋矛盾糾紛化解網格體系,組織動員各級社會救助經辦人員、鎮村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基層網格員等主動進村入戶,核查排查,傾聽民聲民意,對排查出的矛盾問題建立臺賬,銷號管理,實現矛盾就地化解,困難問題就地解決。
堅持源頭治理,著力提升矛盾預防化解工作水平。將提升社會救助政策的普及度、救助對象認定的精準度和救助政策落實的高效度作為解決社會救助信訪問題的有效手段,深化社會救助信訪源頭治理。一是狠抓源頭“預”訪。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講好社會救助政策、做好政策解讀,制作社會救助政策宣傳冊及辦事指南、政策問答等宣傳資料3萬余份,通過各級政務大廳為辦事群眾發放政策宣傳冊,組織宣講團進村入戶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為群眾答疑解惑,不斷提高社會救助政策知曉率,合理引導群眾預期。通過開展集中學習、以會代訓、舉辦培訓、政策宣講等形式,著力提升基層民政工作人員落實救助政策、接待群眾來訪、解決信訪矛盾的能力,今年以來組織開展政策業務培訓24場次,培訓基層干部2400余人次,全面提升經辦人員政策水平和執行力,從根源上防范了救助領域信訪事件的發生。二是暢通渠道“接”訪。拓展“有困難、掃一掃”社會救助二維碼功能,通過各級網站主動向社會公開區、鎮兩級22個社會救助服務熱線電話,同時在鎮(街道)公示欄及村(居)務公開欄張貼區、鎮(街道)的社會救助熱線電話,暢通線上線下救助申請渠道,及時受理和回應困難群眾訴求,接受社會監督,做到有疑必答、有訴必結、有錯必糾。三是及時受理“疏”訪。在鎮(街道)政府大廳設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社會救助綜合服務窗口,對群眾通過線上、線下等各種渠道提出的救助申請,及時受理并組織入戶調查,嚴格審核審批程序,對符合條件的在規定時限內辦結,對不符合條件的及時告知理由,耐心做好解惑,做到進出有因、理由充分、有據可循。四是主動排查“化”訪。圍繞因病因學因災等致貧因素,結合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排查、年度提標及定期核查等工作,充分調動區、鎮、村三級工作力量,以低保邊緣人口、重病重殘人員、農村“三留守”人員等困難家庭為重點,逐村逐戶逐人開展“拉網式”排查,準確掌握困難群眾救助需求。全面落實“就業成本和因病因殘因學大額剛性支出扣減、維持生產生活必需財產豁免、低保漸退”等政策措施,切實加大低保擴圍增效和主動發現力度,對標精準認定對象,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相應救助保障范圍。今年以來,審核確認城市低保對象66戶118人、農村低保對象632戶1902人、城鄉特困124戶131人,確保了政策落實全面精準,群眾合理訴求得到妥善解決。
堅持優化服務,著力打造陽光救助、暖心救助。嚴格政策界限,規范救助程序,從源頭上預防因政策落實“不到位、不公平、不公正”而造成的信訪問題發生。一是提升經辦服務效率。深入推進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將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鎮(街道),審核確認時限由35個工作日縮短至20個工作日,審核權限下放后,區民政局堅持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對新增保障對象進行入戶抽查,指導鎮(街道)對保障不精準的即時退出或調整,堅決杜絕人情救助、關系救助。全面落實“分級審批”“先行救助、后置審批”,切實優化審核審批程序,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城鄉低保對象14344戶37428人,特困人員1473戶1516人,實施臨時救助18629人次。二是加強經濟狀況核對。采取線上線下、實時核對的工作方法,充分運用《甘肅省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線上和部門間線下數據比對,對新申請救助對象堅持“凡進必核”,對已保障對象開展全面復核,新增對象核對和已保障對象復核率均達100%,為精準救助提供客觀依據,有效維護了社會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陽光透明。三是加強信息公開公示。充分利用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公示欄等,及時公開各類救助政策及申請程序、受理舉報電話等信息,同時堅持將救助對象花名冊長期進行公開公示,全方位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有力提升社會救助公信力和群眾認可度。四是加強特殊困難群體照料服務。積極推行“物資+救助+服務”模式,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向第三方機構購買照護服務,按照“四個一”要求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經濟困難老年人及農村一類低保家庭定期開展照料護理服務。同時,采取實物發放的方式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購買發放衣物、床單、被褥等生活必需品,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