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到“暴富”之后的感受,老潘露出標志性的笑容,坦言自己并沒有什么變化。一句沒有變化,顯示出潘石屹平和的心態。面對滾雪球一樣增長的財富,面對媒體鋪天蓋地的評論,老潘可以一笑化之,沒感覺到變化,實在耐人尋味。
老潘笑言自己現在是“村里的首富”,甚至“縣里的首富”。甘肅天水農民出身的潘石屹,小時候家里是村里最貧困的一家。但父母的堅持讓他有了上學的機會,這才有了后來去海南、北京創業的可能。成功之后,忙碌的老潘忠告在座的清華學子一定要“注意把時間安排好”。也許在他看來,時間是比金錢更寶貴的財富。
談創業--艱苦、樂觀
1987,20多歲的“小潘”從機關辭職下海。創業時期的艱苦,老潘歷歷在目。他說“89年是他最困難也最難忘的時候”,那一年他跟著老板來到了“荒島”海南。在最艱難的時候,老潘依然保持樂觀。“樂觀是父親身上的品質”,老潘談起被打為右派的大學生父親。父親每天總是哼著歌回家,在那樣困難的環境里,父親的樂觀深深影響著“小潘”,也遺傳給了“小潘”。面對創業時期的困難,樂觀是最好的武器。被問到“80后的創業機會”時,潘石屹鼓勵在場的學生,現在機會比任何時候都多。(詳見潘石屹博文:《潘石屹:與中國市場一起成長》(潘石屹博客,潘石屹新聞,潘石屹說吧))
談老任--歡喜冤家
潘石屹和任志強(任志強博客,任志強新聞,任志強說吧)是房地產界一對有趣的歡喜冤家。當晚老潘對老任的點評是“坦誠”、“表里如一”、“只要答應一定會做到”。目前為止,二人已經合作了四個項目,沒有老任,老潘恐怕蓋不了那么多賺錢的項目。由此,任志強比喻自己是“勤勤懇懇的菜農”,而潘石屹是“二道販子”,老任辛辛苦苦,最后獲益多半是“小潘”。不過按照潘石屹的說法,市場經濟講究的流通,資產流動起來,大家都有錢賺。
在給富人還是窮人蓋房子的話題上,老潘和老任一度被輿論推到對立的兩面。這一晚老潘為好友正名,任志強的“富人”是指市場經濟,卻被媒體解讀為道德的層面,實為誤解。據老潘爆料,任志強之所以拋出這樣的言論,也是出于一場玩笑。某一天二人在飛機上俯視北京,任志強感嘆能為北京留下什么的時候,潘石屹隨口一句“你蓋的那些破房子,不能留下什么”。于是,任志強苦思一晚,第二天就拋出“為富人蓋房子”的言論。
談夫人--“我敲鑼,她耍猴”
夫人張欣是潘總認為對他最重要的那個人,二人的夫妻拍檔可以說是現在地產圈最成功的組合。有意思的是,潘石屹是土生土長的中國男人,而張欣則有著海外留學工作的背景,身上洋味十足。“土男人”和“洋女人”的結合難免有些摩擦,老潘以為多欣賞對方,看到對方的長處,是他們的相處之道。
談到二人的分工,老潘有個形象的比喻,“我出來敲鑼吆喝,吸引媒體。夫人隨后出場耍猴賺錢,最后我再出來收錢。”
談房產--不圈地,不囤地,看好北京房市
提到房價、土地這個敏感的問題,老潘顯得比較謹慎。在他看來,房價上漲有兩個根本原因,一是中國需求旺盛,在城市化進程的引導下,幾億人從農村來到北京,這種旺盛的需求很難改變。二是供應不足,包括政府供應土地減少,以及開發商囤地不建。潘石屹承諾自己不囤地,不圈占農民土地,將集中城市中心的土地開發,尤其是市區內的爛尾樓建設。
在潘石屹看來,08年是中國經濟告訴發展的起點,屆時北京將建成世界最大的機場,最發達的地鐵,交通的快捷是經濟發展的支撐。他看中北京房地產發展的空間,兩三年內會留在北京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