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四個注重”選準用好干部
中共平涼市委書記 馬世忠
去年以來,我們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各項政策和法規,始終把選好人、用準人作為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堅持做到“四個注重”,推進了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化、民主化、科學化和規范化,使各級班子更加堅強有力,干部隊伍更加富有活力,為推進“六個集中突破”、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1.注重突出以德為先的用人導向。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胡錦濤同志多次強調、中央反復要求的用人標準。我們在選拔任用干部中,既看才,更看德,把德放在首要位置,注重從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急難險重任務、關鍵時刻表現、對待個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從履行崗位職責和日常生活表現中鑒別干部的德。重視那些品德高尚、作風正派的干部,支持那些堅持原則、為民辦事的干部,選拔那些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的干部,一批長期在基層工作、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同時,大力宣傳表彰德才兼優的干部,使先進得到有效激勵,使廣大黨員干部得到積極引導,在全市干部隊伍中營造了堅守政治品格、注重道德修養的良好氛圍。
2.注重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看清選準干部,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擴大民主是前提、是方向,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質量是關鍵、是保證。我們堅持把擴大民主貫穿干部選拔任用的全過程,在民主測評、民主推薦環節,科學界定參加推薦、測評人員范圍,探索建立了權重分析制度,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參加人員在不同層面的推薦和測評,設計不同的權重比例。在考察環節,結合干部的任職時間、工作對象、活動范圍的遷移而靈活掌握,注意把握干部的任職時間跨度,做好向前追溯式考察和向后跟蹤式考察;把握干部的工作關聯深度,做好向上征詢式考察和向下民調式考察;把握干部的活動空間廣度,做好向內家訪式考察和向外閑談式考察。在醞釀環節,既要與人大、政協主要領導,四大班子分管領導、主管部門、協管單位主要負責人溝通,還要征求紀檢、計生、審計、信訪等執法執紀部門的意見;在討論環節,堅決執行市委常委會、全委會決策議事規則和任免干部表決辦法,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對擬任免的干部全部進行票決;在任職環節,嚴格落實干部任前公示和試用期制度,確保做到不出現一例“帶病提拔”和“帶病上崗”。
3.注重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必須有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作保障。我們把推進改革、健全機制作為提升干部選用工作水平的有效抓手,積極探索創新,使選人用人公信度進一步提高。在7縣(區)分別開展了干部選拔任用提名、全程紀實、信息公開和差額選拔任用4項制度試點,為改革干部選用制度積累了經驗;在全市政法系統干部選任中,實行“海推”的方式掌握初步人選,拓寬了選人視野;在市直部門(單位)內設科室普遍開展了競爭上崗,通過筆試、面試、民主測評,進行公平競爭,使一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形成了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在黨政機關實行“凡進必考”,先后為市委辦公室、市委組織部、市人大辦公室等單位招考工作人員15名,優化了干部隊伍結構;在農牧、林業系統等下屬事業單位人員中實行了合同聘用制,在部分學校、醫院實行校長(院長)聘任制、教師(醫生)全員聘用制,試行事業單位人員崗位工資和效益工資制,實現了技術、管理、業績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優秀人才與重要崗位相統一的目標。
4.注重激發干部隊伍生機活力。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既要靠完善的選拔任用機制,又要靠嚴格的教育管理。我們堅持一手抓選拔任用,一手抓監督管理,充分激發了干部隊伍的生機和活力。研究制定了《市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定期考核評價辦法(試行)》,運用新的考核評價辦法,開展了2007-2008年度市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察考核,依據考察考核結果,對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一批優秀干部進行了提拔重用,對個別工作能力不強、群眾意見大的干部進行了職務調整,較好地發揮了考核評價“指揮棒”的作用;修訂完善了《平涼市后備干部工作暫行辦法》,采取“兩推雙考、全程差額”方式,調整補充市管副縣級后備干部223名,實現了后備干部管理的動態化、規范化;出臺了《平涼市黨政領導干部交流工作暫行辦法》,為全市黨政干部合理流動提供了制度保障,實行了多領域交流,多層面拉動,多崗位鍛煉,去年共交流干部160名,改變了一些部門“派不進,出不去,拉不動”和一些干部“一個單位定終身”的現象,有效解決了干部流動不暢的問題;探索建立了干部選用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問責制、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領導干部外出打招呼和請銷假制度、述職述廉、誡勉談話、函詢制度,認真受理和查處各類干部信訪舉報案件,促進了干部管理方式從以職務管理為主向以職責管理為主的轉變。
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創新實踐有效地解決了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用人不公、考察失實、民意失真等問題,全市各級領導班子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干部隊伍素質明顯提升,干事創業的氛圍更加濃厚,人民群眾對干部工作的公信度和滿意度明顯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2009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金融機構存貸款、實際到賬外資等多項重要指標增幅居全省前列,全市呈現出經濟較快增長、干部奮發向上、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