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2日,76歲的何鳳仙老人向記者展示打奶的瓶子。這次平涼牛奶中毒事件中,他們一家六口“中招”。本報記者張鵬攝

4月12日,事發的牛奶廠,警方封鎖了現場。 幾天前,問題牛奶從這里流出,掀起了一場震驚全國的風波。 本報記者張鵬攝
牛奶中毒的陰影籠罩著馬坊村,乃至整個平涼市。
4月12日下午,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工業園區馬坊村。發生牛奶中毒事件的平涼市三友肉牛育肥專業合作社的大門緊閉,警方在飼養區門口設置的警戒線在風中“呼呼”作響。
幾名警察守在大門口,不讓無關人員靠近。
大風起于青之末。幾天前,問題牛奶從這里流出,掀起了一場震驚全國的風波。自4月6日15時30分平涼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第1名患者起,謠言迅速在平涼散播開來。
截至中國青年報記者發稿時,據當地醫院統計,在此次平涼牛奶中毒事件中,因食用含亞硝酸鹽的新鮮牛奶已導致3名幼兒死亡;36名患者大部分已治愈出院,尚有3人仍在留院觀察。平涼市陷入前所未有的風波中。
“談奶色變”
4月7日7時許,馬坊村村民李妙玲給兩歲大的孫子喂完一瓶鮮奶后,便匆匆出門了。隨后,丈夫孫德祥給孫子穿戴整齊后,也抱著孫子出了門。
早晨并不是很冷。路上,有人提醒他“孩子怎么凍得臉都是青的。”孫德祥心里多少有點兒犯嘀咕:“穿的不少啊?!”
他不曾料到,危險正在逼近。
孩子出現了嘴青、臉黃等癥狀。起初,孫德祥夫婦以為孫子是感冒了,兩人將孫子送到了離工業園區不遠的一處診所。
沒有人想到是牛奶出了問題。鮮奶是76歲的婆婆何鳳仙從村里的養牛場直接取的。這一習慣至少已經保持了半年。每天下午三四點,這位小腳老人都會拿著幾個康師傅紅茶一類的飲料瓶,帶著奶票,穿過村間的道路去打奶。通常,一天要打3斤奶,回家后,再分發到3個兒子家。這幾瓶打回的牛奶會在次日加熱后喝掉。
“奶就放在牛棚的過道里,鋁桶裝的。”老人回憶說。
何鳳仙和86歲的丈夫孫正義也喝奶了。此次平涼牛奶中毒事件中,孫家一家6口“中招”,孫正義老人是受害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當天,有關牛奶中毒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馬坊村。家長們紛紛抱著孩子趕赴醫院。聽聞消息后,吳國印老人急忙將沒來得及喝完的一瓶牛奶扔進了水渠。
“整個家族沒得安寧。全部人馬都熬在醫院。”孫德祥回憶說。
更為可怕的是,整個平涼市的居民已是“談奶色變”。沒有人再敢喝鮮奶了,奶農們只好心疼地把牛奶或傾倒,或喂牛喝。而在網絡上,習慣了聯想的網民胡亂猜測,各種帖子、留言、評論在網絡上蔓延開來。
截至4月14日零時,網上搜索輸入“平涼奶”,可以在幾秒鐘的時間里找到相關結果約11700個。
距事發已有7天了,8個月大的孫子仍然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這讓下崗工人馬學良焦慮不安。13日這天,小孫子一度高燒發至38.5攝氏度,嗓子發炎,有感冒的癥狀。
“沒啥大問題了,但是怕留下什么后遺癥。”馬學良說。
致命的亞硝酸鹽
6日和7日,平涼市人民醫院、平涼市第二人民醫院陸續收治疑似中毒患者39例。有3名女嬰因重度中毒而不治身亡。三人均不到兩歲,最小的只有兩個月大。其中一名患兒在到達醫院時,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征。
參與組織搶救的平涼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雷學峰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根據以往的經驗,收治病人以后就是按照亞硝酸鹽中毒來處理的,緊急注射了亞甲蘭,大概1小時后全身皮膚黏膜青紫消失了,效果不錯,說明判斷是準確的。”
這位內科主任醫師告訴記者,經測定,直到7日下午兩點才定性為亞硝酸鹽中毒,主要的救治時間是當天上午。事后證明,正是在找出中毒原因之前,當地醫院的及時診治,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如果不能及時判定是亞硝酸鹽中毒,肯定還會出現死亡。”雷學峰說。他告訴記者,亞甲蘭并非常見藥,一般醫院也不儲備。恰巧,以前該院收治過此類病人。7日上午,經過詢問,患者均反映食用了同一家奶廠的牛奶。院方開始警惕,這很可能是一起群體性的食物中毒事件。
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甘肅省平涼市公安局崆峒分局副局長朱樂民透露,“(將)病員的嘔吐物和其他胃容物與一些殘留的牛奶送檢,初步檢出這次事件是由高濃度的亞硝酸鹽中毒所致。”
自此,藏在牛奶中的“罪魁禍首”——亞硝酸鹽浮出水面。
據有關專家介紹,亞硝酸鹽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可使一些肉制品變得更好看,但會降低人體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由此致使患者組織缺氧,食入0.3至0.5克就可引起中毒,中毒表現為頭痛、頭暈、嘴唇發紫、身體抽搐。
4月12日晚,警方撤離后,中國青年報記者得以進入事發的牛奶廠。在昏暗的燈光下,馬文選的兩位兒子正在給奶牛擠奶,在寂靜的牛棚,擠奶發出的“嘎吱”聲清晰可聞。
經多方證實,記者獲悉,2010年9月,村民馬文選夫婦和吳廣全夫婦合租了這片牛舍。租金為每年1.2萬元,由兩家共同分擔。此前,兩家已經營奶牛生意多年。
事實上,兩家的牛就生活在同一座牛棚里。平常,兩對夫婦也生活在奶牛廠。這座不大的牛棚長約60米,寬10米。靠北的是吳家的,靠南的則是馬家的黑白花牛。
馬文選的兒子馬彥軍告訴記者,家里正在產奶的有8頭奶牛,每天可以擠奶200公斤,“供不應求,有些人想買還買不上”。
據馬坊村的居民介紹,馬文選家生產的牛奶確實好。他們做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馬家的奶稠,不摻水。”
“就是同行的競爭,連這個都想不清楚嗎?”正在擠奶的馬彥軍說。
投毒者
4月12日,當地政府披露了案件的最新進展:吳某、馬某夫婦(即吳廣全和馬秀玲——記者注)因行業競爭對馬文選產生怨恨,預謀伺機報復。4月1日前后,吳某在他人處購買亞硝酸鹽。4月5日14時許,其妻馬某趁馬文選夫婦不備,在馬文選家的牛奶內投放少量亞硝酸鹽,用戶食用后產生輕微中毒癥狀,未產生嚴重后果。4月6日10時許,馬某又趁馬文選夫婦不備再次向馬文選家的牛奶罐投放亞硝酸鹽……
起初,公眾以為此次牛奶中毒事件是又一起關乎食品安全的公共事件,但當地政府公布的調查進展顯示,這是一起涉嫌刑事犯罪的投毒案件。
至少從現場看,完成這次投毒并非難事。目前,吳廣全和馬秀玲因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15條,涉嫌投放危險物質罪,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從4月1日到4月5日,吳廣全、馬秀玲夫婦經歷了怎樣的心理掙扎?這一起駭人聽聞的投毒事件是如何醞釀出爐的?目前尚無信息披露。
連日來,中國青年報記者多方走訪,試圖還原這兩名投毒者的模糊面孔。
在鄰居秦忠林的印象中,53歲的吳廣全和49歲的馬秀玲夫妻倆“老實、安分,都是過光陰的人,不是奸詐的人”。
秦忠林說,盡管平時養牛、送牛奶很忙,但他還是會經常在同一個清真寺看到做禮拜的吳廣全。
往常,忙碌的吳廣全總會起得很早。“別人跟他吵架,都吵不起來,是個軟性子。”秦忠林說。
在他的記憶中,從吳廣全的父親開始,吳家就一直住在柳湖鄉涇灘四社逼仄的巷子里,屬于當地的“老戶”。20多年前,來自當地米家灣的馬秀玲嫁入吳家,婚后育有兩男兩女。現在,兩個女兒均已出嫁。
4月12日晚,吳家的子女聚集在家中,一籌莫展。簡易的小樓是去年新建的,一樓的屋子里擺了一張大床,一排棕色的沙發,看上去家境不算殷實,但不比附近的鄰居家境差。
“打死我也不能相信。除非父母親口告訴我。”大兒子吳寶軍說,“如果是他們干的,我也會譴責(父母)。”
吳寶軍稱,4月7日早晨,他曾接到馬文選的妻子張鳳英的電話。對方告訴他,他的父母“吵罵得特別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