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煉黨性教育的生動實踐
——平涼市加強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建設紀實
惠程華 陳 斌
涇河水暖,春潮涌動。平涼市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要求,在省委第十督導組的精心指導下,深化學習教育,扎實聽取意見,堅持立說立行,進一步加強了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建設,在平涼大地上開展了一場錘煉黨性教育的生動實踐。
領導干部率先垂范轉作風
近日,平涼市委書記陳偉輕車簡從,來到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聯系點——崆峒區大寨鄉鎖家村,和農民群眾一起坐在長板凳上,面對面交流,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共同探討脫貧致富的路子。
領導干部蹲下身子傾聽群眾意見,群眾也放下顧慮暢所欲言,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就當面提,陳偉邊聽邊記錄,一一予以回應解答。陳偉說,對提出的建議意見,我們會逐條梳理,認真研究,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會及時答復反饋,給群眾一個交代。
平涼市在轉變干部思想作風中,結合正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市委常委會抓起,從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做起,率先垂范轉作風,帶頭征求意見,采取單位意見發函聽、老同志意見上門聽、代表委員意見座談聽、基層意見蹲點聽、黨外意見專題聽、熱點意見隨時聽、網絡意見專人聽7種方式,市委常委會先后召開座談會3次,發放征求意見表2000多份,走訪老干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人士230人次。
平涼市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還建立了市委常委、黨員副市長教育實踐活動聯系點制度,使聯系點成為黨員領導干部察民情、接地氣、轉作風的有效平臺。”目前,平涼市各級領導班子征求意見建議10199條,歸納梳理為3834條;領導干部個人征求意見建議16117條,歸納梳理為6967條。
轉作風即知即改不拖沓
華亭縣神峪鄉下關村由于距離鄉政府遠,全村198名6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要到鄉上的信用社領取養老金,要走7公里多的山路。他們希望能在家門口領到養老金。
平涼市人社局在征求意見中得知這一情況后,決定在華亭和崇信兩縣篩選出距離鄉政府所在地較遠的16個村,啟動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村級代辦點試點工作,探索經驗后,在各縣區偏遠農村逐步全面推行。同時,開展了服務延伸到社區、延伸到高校畢業生中的“三個延伸”活動。
在實踐活動中,平涼市委常委會帶頭改進作風,市級四大班子和領導干部帶頭深入一線協調解決項目建設、產業開發、公共服務、城市建設、征地拆遷、扶貧攻堅等方面的具體問題。
中央發出停建辦公樓的禁令后,平涼市馬上把已經奠基了的行政辦公中心樓停建,把建辦公樓的資金用于平涼城區“八溝一河”的治理等民生工程,受到了群眾的贊譽。
在活動中,平涼市建立了市級領導包案督辦重點信訪案件和領導接訪約訪制度,對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社會保障等方面的39個信訪積案分工包抓,限期化解。對群眾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版和平涼門戶網站上反映的問題,及時督促相關縣區和部門辦理。
針對城中村和城區居民危房問題,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市區兩級聯動實施了7個片區、涉及2266戶居民的棚戶區改造工程,年內完成投資17.9億元。
針對中心城市擇校熱、大班額和上學難問題,優化調整中心城區學校布局,整合職教資源,籌建平涼高職學院,新建3所中小學校,推行城區學生劃片就近入學。
針對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提高新農合補助標準,實施過度醫療專項治理,推行了無假日門診服務、就醫“一卡通”等便民措施。
平涼市以改進作風的實際行動,取信于民,讓干部群眾真切感受到了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干部作風新變化。
糾除“四風”邊查邊改不手軟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平涼市緊扣“四風”問題,敢于揭短亮丑,動真碰硬,敢于抓住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逐風查、逐風改,對違紀事件,堅決嚴肅查處不手軟。
平涼市聚焦“四風”堅持在轉作風、化積案、提能效、強組織等方面下功夫,強力推進整改落實。日前,任增祿涉案人員全部處理到位。平涼市紀委牽頭對各級執行規定和作風建設情況進行明查暗訪,查處問題19起,處理63人,給予黨政紀處分8人,對5起典型問題在全市范圍內進行了通報。
平涼市下功夫精簡會議、文件和不必要的活動,精減全市性會議三分之一,市級財政“三公”經費支出同比下降10%。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工作、生活待遇有關規定,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把機關節余下的辦公經費全部幫助群眾解決最緊迫的困難和問題。
目前,平涼市委常委會已征求到意見建議431條,歸納梳理為139條,“四風”方面39條;常委個人1217條,歸納梳理為332條,“四風”方面93條意見建議。對征求的意見建議制定了詳細的整改落實責任分解表,提出整改措施56項,已落實23項,其余均拿出了具體方案和時間表,正一項一項地逐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