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作出平涼貢獻
——訪平涼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旭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麗媛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努力譜寫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的時代篇章”。平涼市有什么思路和打算,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平涼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旭。
王旭表示,報告明確提出“建設隴東南經濟帶和隴東綜合能源基地”“支持平慶率先發展”,為平涼發展賦予了新使命。我們將對標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部署要求,緊扣全市“3659”發展思路和“十四五”末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的奮斗目標,聚力推進產業體系構建、鄉村振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暨城市更新“三大戰略行動”,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基礎設施突破、生態系統治理、民生福祉增進、改革創新賦能、治理效能提升“六項重點工程”,聚力打造煤炭分質轉化利用、平涼紅牛、靜寧蘋果、設施蔬菜、中醫中藥、綠色建材、智能制造、文旅康養、生態環保“九大重點產業鏈”,奮力建設綠色開放興業安寧幸福新平涼,加速推動經濟發展由“跟跑”向“并跑”轉變、向“領跑”躍升,為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作出平涼新貢獻。
實施“四強”行動,是全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和動力源。平涼市將從哪些方面破題發力?
王旭表示,將立足平涼發展實際,聚焦目標定位,強化工作舉措,確保“四強”行動部署要求落地見效。
一是突出重點產業鏈引領,全力以赴強工業。以“九大重點產業鏈”為支撐,一體做好“固、強、補、延、建、融”六字文章,著力促進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在鏈上項目引領上下功夫,加快引進一批促進產業整合、提高產業關聯度的重大項目,重點實施靈臺電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低階煤高效低碳清潔化綜合利用、優然牧業兩萬頭高產奶牛牧場等一批帶動性工程,實現高標準強鏈、高水平延鏈、高效率補鏈。在鏈主企業帶動上出實招,加強與伊利集團、省公航旅、北京恒泰等企業深度合作,帶動引進、培育一批上下游配套項目和企業,推進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在產業集群打造上求突破,加快項目、企業、產業向園區集聚,打造能源化工、綠色建材、智能制造、食品工業四大產業集群,提升產業規模和競爭力。
二是強化區域協調發展,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按照強縣域行動部署要求,靶向攻堅,聚力突破,加快推進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筑牢縣域發展底盤。大力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暨城市更新,著力打造中心城區、縣城、重點鎮協調推進的“一心六極多點”城鎮格局,力爭2023年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2024年建成海綿城市示范市。“一縣一品”“一業一品”壯大縣域產業,培育一批百億級縣域產業集群,打造工業強縣、農業大縣、文旅名縣和生態美縣。著力抓好特色園區建設,推行工業園區統一垂直管理,加快“標準地”出讓,建立“區域評”機制,推動生產要素集聚成勢,到“十四五”末,全市所有集中區晉級省級工業園區。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高標準抓建一批鄉村建設示范縣、示范鄉鎮、示范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三是突出科技引領作用,提升基礎保障能力。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加快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產品,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和產業化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成平涼機場、平慶鐵路等快速通道,加快補齊水利、能源等領域的基礎短板,布局實施一批新基建項目,著力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圍繞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在改善民生方面,平涼市將有哪些新舉措?
“堅持把為民造福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王旭表示,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廣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標配。我們將建立健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推動政策向民生聚焦、財力向民生傾斜、服務向民生覆蓋,加快補齊就業、教育、醫療、收入等民生短板,用情用力辦好惠民實事,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王旭表示,我們將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發揮政治建設統領作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推動黨代會精神在平涼落地生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