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大地灣年游客量不足萬人 史前文化亟待開發
秦安訊(記者 吳正楠 王耀 張增祥)“來大地灣的游客多數都是具有官方身份的人士,除此之外,一年中沒有幾個游客。”大地灣文物研究所保衛室副主任宋跟雄說,據估計,前往大地灣參觀旅游的游客一年在7000人左右。同與其一脈相連的西安文化、北京文化吸引國內外眾多游人相比,大地灣史前文化遭遇了冷落。 大地灣文明之最
有專家稱:看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八千年看秦安。秦安是中國古代史前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前仰韶文化時期的秦安大地灣遺址,先后出土發現了公元前8000多年前,中國最早的農業彩繪符號,是文字的前身;公元前8000年前的中國最早的原始宮殿,其結構間架與人民大會堂的結構間架一模一樣,其中還有中國最早的原始混凝土和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消防設施;出土的距今6000多年前的人頭型器口彩陶瓶,是原始先民的圖騰崇拜,1999年被確定為國寶,是人類最早的雕塑作品、再加上中國最早的樂器陶鼓以及中國史前計量的陶器、華夏第一畫(地畫)等,構成了中國史前文明的諸多之最,有著燦爛輝煌的文明。
大地灣文化遺址是1958年發現的,后來被確定為甘肅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古遺址重點保護單位,1994年被定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關專家也指出,大地灣遺址是研究原始社會早期人類發展的學術基地。 三大因素制約開發
位于秦安縣五營鄉境內的大地灣文化選址緣何遭遇了國內外游人的冷落?
秦安縣五營鄉黨委書記杜根祥分析認為,關鍵是距離縣城遠,交通住宿餐飲不便,旅游的基礎設施條件跟不上。
宋跟雄認為,游人稀少,主要是大地灣遺址沒有具體的出土文物展出。目前,游客能看到的僅是一些出土文物的圖片,以及原始宮殿遺址,缺乏對大地灣史前文明深層的挖掘開發包裝,難以吸引游人的眼球。
專家指出,大地灣豐富的文化資源沒有進行宣傳包裝,使得其知名度不高,沒有把大地灣遺址與隴城鎮的女媧洞、女媧廟、無憂寺、古街亭戰場遺址進行綜合統一的開發,使得這些極具文化旅游價值的景點鮮為人知。 保護開發二者并重
對于文物遺址,需要的不僅僅是保護,更重要的是開發,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記者了解到,慕名前來大地灣的游人多數是在天水參加完伏羲文化活動之后來的,一來就是幾百人。平常的散客相當少。旅行社組團的從來就沒有過。
宋跟雄告訴記者,為了開發大地灣文化旅游資源,國家已決定投資1300多萬元建史前博物館,陳列原始出土文物以供游客參觀,同時還將復原一個原始村落,進一步加強開發建設的力度,形成保護開發二者并重的格局。
業內人士認為,還應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進一步開發距離大地灣文化遺址5公里的女媧、三國文化,使其與大地灣文化相結合,形成一條新的旅游線路,進一步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游客提供良好的住宿交通環境。除此之外,還應加大宣傳力度,與旅行社聯合起來推薦這一旅游線路,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觀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