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不好貸。”劉坪鄉周灣村支部書記周祿喜今年38歲,2004年他投資42萬元,建設了能貯存300噸果蔬的12個果窖和3個恒溫庫,輻射周遍20多公里,有著良好的經濟效益。
在他的帶動下,村上的自來水、電、路早都通了,但是要想建設新農村,就得擴大產業,建設更大的冷庫,
但現在農村貸款很難。
單靠工資養活不了家 村干部擔心自己的待遇
一位村支書說:“現在村干部工資太低了。我們村里可能是比較高的,一個人一年才1000塊錢。”
記者隨機調查 了解到,農村辦公經費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干部的積極性。譬如,張塬村村委會有3名干部,國家人均每年960元,每人每月80元。“當村干部就夠貼補個家用,干村上的事,盡量別讓領導和群眾罵就行了。”
在發展情況較好的周灣村,三位干部的工資年總額也只是3000元。
記者發現,村干部中中老年干部占相當比例,在個別村子甚至是六七十歲的老支書在位一二十年。“年輕人如果靠工資,連老婆娃娃的生活都沒有保證”。
一些年輕村干部想發展、想干事業,內心充滿著提高自身素質的愿望,但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我們這些窮山溝里,選個村干部都難,我們想領大家好好干,但是平時沒機會學習,想和外界加強信息,連個電腦都買不起。”某村一位支部書記感嘆道。
縣委書記多種場合強調 眼里沒活村干部要被調整
帶著會場內外搜羅來的一些疑問,記者在當天下午又采訪了秦安縣委書記陳天雄。
“我們要正視困難加壓力。”陳天雄說,對于基層干部的種種看法,縣上通過前期的調查早有掌握。目前,他們將進一步引導基層干部深化對縣情、農情和民情的認識,充分估計可能遇到的困難,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搶抓機遇謀發展,把認識和行動統—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目標上來。
陳天雄分析說,目前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新的矛盾和問題。尤其是稅費改革后,基層干部無所事事、不知干啥,似乎與群眾之間的矛盾少了,但長期下去就增加隔閡。中央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政策,并且要求重點在“多予”上下功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是給廣大的農村干部交付了新的歷史任務。“我個人認為,建設新農村的主力軍還是農民,誰來發動和帶領﹖只有基層組織和干部。”
記者問道,如何理解一些村黨支部書記的等待思想。譬如有人提出,現在上面只提到大略的方向,他們覺得是應該因地制宜,結合當地情況搞,但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到底怎么抓,抓什么,還是希望上級能出臺一些詳細的辦法。
陳天雄說,中央提出的32條中有些已經明晰了,并且如免農業稅、醫療合作、免學費等許多措施都已經實施了,現在,秦安縣就得主動找事干。
陳天雄說,目前必須培養出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致富”和“講文明、有愛心、守誠信、樂奉獻”的高素質新型農民。同時,要把那些通過復雜環境的實踐和考驗,真正能干事的人調整和配備到重要崗位上來。他警告一些鄉村干部,要“按照新形勢的要求調整思路和工作方式,如果坐等調整,就等著被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