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秦安縣西川鎮雒川村第六組村民王蓮玉樂得合不攏嘴,她每天一大早就擰開自家院里的水龍頭接水,望著嘩嘩噴涌的清水,笑得很甜很甜。她告訴筆者:“村里終于不用大口井,告別了苦咸水,吃上了甘甜水,黨和政府又為老百姓造福了!”這是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建設給農民帶來的喜悅和實惠。
近年來,秦安縣委、縣政府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水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以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目的,切實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施節水型社會建設,全縣水利事業得到了快速健康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業績。興水治旱謀發展
地處甘肅省東南部的秦安縣,是全省中部18個干旱縣之一。全縣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而且降雨分布不均,多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地下水資源也極其匱乏,水貯量約6200萬立方米。干旱缺水不僅制約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危及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生產。
面對這樣的縣情,秦安縣水利部門不斷探索興水治旱的辦法和措施,堅持“三水齊抓、滴水必爭”的原則,通過打水窖、建提灌、修梯田、治流域、調結構、促發展,不僅有效地解決了干旱地區人畜飲水和農業灌溉問題,而且開辟了節水抗旱的新途徑,形成了水利工程建設與農、林、牧產業開發并舉、相互促進的旱作高新農業發展新格局。
實踐證明,興水治旱是秦安的富民之舉,而實施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是興水治旱的關鍵。秦安縣水務局局長任發祥說:“水利事業的發展必須以項目為支撐、靠項目促發展。我們始終把項目建設當作水利建設的重頭戲,全局上下集思廣益,真抓實干,千方百計爭取項目,齊心協力實施項目,水利項目建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勢頭。”
2007年,秦安縣共落實水利項目資金2595萬元,占任務的129.8%。其中,安全飲水4項1096萬元,財政扶貧9項845萬元,防汛抗旱8項153萬元,小型水利16項199萬元,水庫加固1項350萬元,梯田建設2項25萬元。安全飲水潤民心
飲水安全為民生頭等大事。秦安縣委、縣政府制定的《“十一五”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規劃》提出,“十一五”期間,將重點解決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和嚴重缺水的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涉及23.41萬人。因此,該縣把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來抓,成立了農村飲水安全項目領導小組,層層靠實責任,上下配合聯動,狠抓項目實施。
2006年,秦安縣實施完成了葉堡鄉侯灘等8村1.68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完成投資691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60萬元,地方及群眾自籌231萬元,建成每小時出水量50立方米以上的機井3眼,300立方米的蓄水凈化池和高位水池各1座,完成了主、干、支管網系統19.11公里,入戶達3510戶。
2007年,秦安縣實施完成了西川飲水安全工程。工程總投資881.8萬元,其中國家投資598.8萬元,地方自籌283萬元,解決了西川鎮侯辛、雒川等16村4097戶2.07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同時,實施了郭嘉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現已完成投資370萬元,供水入戶率達60%。秦安縣今年共爭取農村安全飲水項目資金2500多萬元,利用近兩年時間集中解決興國、隴城等鄉鎮39村5.6萬多人飲用水氟超標問題。節水灌溉潤旱塬
秦安的劣勢在水,潛力在水,希望也在水。實踐證明,發展節水農業是實現秦安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這條通往可持續發展的節水之路上,秦安水務工作者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十五”期間,秦安縣共新建集雨節灌水窖10750眼,增加補灌面積3.2萬畝;建成8處節水增效示范點,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萬畝,完成項目投資363萬元。劉坪杜寨千畝綜合示范園建設、柴家山節水灌溉示范點建設等水利特色項目建設的有效實施,探索出了一條依托集雨節灌工程發展旱作高效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
2007年,秦安縣爭取項目資金86萬,興建了蓮花老鷹頂千畝果園滴灌與節水配套工程,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200畝;投資500多萬實施了東坪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已完成了一期工程,改善灌面0.83萬畝;完善配套了柴家山節水灌溉示范點建設,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00畝,這些項目也成為全縣節水增效的亮點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