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災民生活 實施災后重建 開展生產自救
秦安抗震救災工作有序進行


秦安縣委、縣政府把安置災民生活、實施災后重建、開展生產自救作為當前抗震救災工作的重要任務來抓,周密部署,緊急行動,強化措施,靠實責任,各項工作正在有力有序地進行。

汶川特大地震波及秦安,給全縣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共造成經濟損失13016.98萬元。災情發生后,秦安縣立即啟動抗震救災應急預案,扎實有序地開展了應急搶險救援、震情監測評估、醫療救助防疫、疏散安置災民、災后恢復重建等工作。縣上建立落實了縣級領導包鄉、鄉鎮和幫扶單位領導包村、村級干部包組包戶責任制,組織17個工作組、500多名機關干部深入鄉村、企業、學校開展“拉網式”險情排查和“結情式”救災幫扶工作,對排查發現的安全隱患進行重點監控排危,共轉移安置居住危房的群眾6022戶29510人。

為了確保師生安全和正常的教學秩序,對因災倒塌或已封存校舍的學校,采取就近分流、搭建帳篷等多種辦法恢復上課,共搭建帳篷162頂,安置89所中小學校的師生18919人。為了安排好受災群眾生活,縣上已下撥省、市、縣抗震救災資金1091萬元,面粉、清油、棉被、彩條布、帳篷等救災物資9517件套,用于受災群眾生活應急救助和倒塌房屋恢復重建補助。目前,救災物資已按照村民評議、村委會審核、鄉鎮政府審批、縣民政局審定的工作程序及時足額發放到了受災群眾手中。

為了切實搞好災后重建工作,秦安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陳天雄任組長,縣長王東紅任總指揮的全縣災后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全縣農村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實施意見、學校校舍維修重建實施意見和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實施意見,提出了規劃選址、資金籌措、建房補助、對口幫扶的具體辦法和措施。災后重建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采取政府補助、社會幫扶、群眾自籌相結合的措施,由縣財政先期籌措啟動資金880萬元,用于民房、校舍倒塌重建、教育衛生危樓排危除險及抗震救災器械購置等。針對部分中小學校房屋受損嚴重,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受到影響的情況,該縣采取邊施工、邊報批建設手續的辦法,對校舍毀壞或嚴重破壞的興國二小、四小兩所城區小學和中山鄉肖渠小學等53所農村中小學校進行維修或拆除重建,縣財政已下撥300萬元,用于興國二小、四小拆遷重建。另外,下撥55.4萬元用于鄉鎮衛生院危房維修。目前,全縣災后重建工作已全面展開。

秦安縣還堅持一手抓抗震救災,一手抓當前農業生產,嚴格落實縣級領導包鄉包重點項目制度和社會幫扶貧困村工作責任制,著力抓好鄉村道路建設、果椒園管理、養殖業生產、沼氣建設等農村當前各項工作及果汁生產線、農村安全飲水等45個重點項目建設。縣上確定110個縣直部門和單位重點幫扶90個受災重點村,采取捐錢捐錢、技術指導、爭取項目資金等辦法,幫助受災群眾開展生產自救,力爭將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馮喜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