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圖:天水在線)
【本報訊】(記者李海峰 成雄 實習生楊跟祥)7月18日,為期兩天的中國天水第三屆女媧文化論壇在秦安秦融賓館召開,來自省內外研究伏羲、女媧文化的專家學者,國內舉辦女媧公祭活動的友好市、縣代表,我市女媧文化研究會全體成員及秦安縣民間知名人士120多人齊聚一堂,追根溯源,探尋、研究、發掘女媧文化精神內涵。
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楊東晨,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劉光華,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伏俊璉,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郎樹德,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武文、省社科院研究員鄭本法、蘭州大學資源管理學院教授伍光和等省內外專家學者出席并作了發言交流。論壇由副市長郭奇若主持。

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郭奇若主持論壇
據史書記載,女媧亦稱媧皇、女皇,風姓,蛇身人首,她補天立極、摶土造人、化生人類、孕育萬物,是廣大民眾崇拜和敬仰的偉大女神。相傳其生于今秦安縣隴城鎮,此地有風姓命名的風溝、風臺、風塋等地名,有媧皇、鳳尾、龍泉等古老村名,還有女媧洞、女媧祠、龍泉等遺址,因此世人稱作“媧皇故里”。與該縣境內考古發現的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大地灣遺址,共相輝映,佐證了華夏文明的發展史。女媧的不朽功勛贏得了她的子民及其后裔們的尊重和懷念,自古以來秦安人民不斷地為女媧建祠修廟,把女媧一直當作自己的始祖神來祭祀,表達人們對先祖的懷念和敬仰之情。而女媧文化作為華夏民族的本源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其所代表的創造精神、拼搏精神、奉獻精神和和合精神,也激勵和感染著一代代媧皇子孫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創造了矚目的輝煌業績,也為我們研究人類發展史實,承載著大量的信息,對其研究、發掘、整理并發揚光大,對于培育民族精神,增強凝聚力和文化親和力,有著重要意義。
在論壇會上,與會專家綜合運用文獻學、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文化學、民俗學及自然科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從不同側面,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深入探索,從而推進了對女媧的全面、系統、深入地了解和認識。伏羲、女媧是中華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大地灣是8000年前中華先民活動的一個典型平臺,也是中華遠古文化的代表,三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將女媧的研究與伏羲、大地灣的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充分運用伏羲、大地灣的研究成果,將女媧文化的研究逐步引向深入。

郭奇若在論壇上指出,女媧文化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和積累,無論其表現形式還是精神內涵,廣泛滲透于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表現于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具有極大的研究開發價值,他希望與會專家不斷創新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多出成果,為女媧文化發揚光大做出貢獻。

圖為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