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線12月26日訊 秦安,是人類始祖“兩皇”(伏羲、女媧)故里和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素有“兩皇故里”“羲里媧鄉”之稱,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
近年來,秦安旅游業發展迅速,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了行、游、食、住、購、娛相配套的綜合產業服務體系,旅游的拉動作用日漸增強。2008年全縣共接待各類游客28.6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15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6%和34%,商貿、餐飲、交通、勞務等旅游相關產業迅速發展。
秦安縣委書記陳天雄介紹說,近年來,秦安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揮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積極實施“旅游興縣”戰略,把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來抓,以打造“隴東南歷史文化名城”優勢品牌為目標,著力培育旅游新型產業,逐步形成了特色突出、整體推進的旅游經濟發展新格局。
旅游資源異常豐富
秦安,古稱成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既是人類始祖“兩皇”(伏羲、女媧)故里和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又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跡眾多,旅游景點星羅棋布。
諸葛亮是人們熟悉的歷史人物,同樣街亭是人們熟知的歷史地名。千百年來,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等歷史故事為人們傳誦。街亭古戰場遺址今在何地?《辭源》《古今地名大辭典》均認為這一三國歷史上重要的軍事關隘就在秦安縣。
除了街亭,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地灣遺址、元代建筑群興國寺和秦安文廟,縣級旅游景點34處。特別是堪稱世界奇觀、距今7800年前的大地灣遺址,是目前我國新石器時期年代最早、歷時最長、層次最完好的古遺址。為此,有專家稱:“看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一千年看北京,五千年看西安,八千年看秦安。”其次,在秦安縣隴城鎮附近,還有歷史上傳說中人類始祖女媧洞(廟);縣城有風格古樸、造型奇特、保存完好的元代建筑群興國寺和明代建筑文廟大成殿、清代建筑泰山廟、可泉寺、清真寺以及上關明清店鋪一條街。
秦安鐘靈毓秀,人才輩出。相傳,伏羲、女媧就出生在這里,著名歷史人物有西漢“飛將軍”李廣,前秦國王苻堅,唐朝皇帝李淵、李世民,“詩仙”李白,中唐古文家李翱,明代著名書法家、山東巡撫胡纘宗,清代“隴上鐵漢”安維峻等眾多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一頁的帝王將相、文化名流。
除了眾多的歷史景點,秦安還有著豐富的民間文化遺產。最具代表性的有“秦安老調(小曲)”和“秦安臘花舞”。秦安老調始于明而盛行于清,有花調和老調之分,各種曲牌共有40余種,其節奏抑揚頓挫,旋律迂回曲折,音域寬廣純厚,韻腳幽雅細膩,形成了秦安老調的獨特風格。秦安蠟花舞相傳出現于唐宋年間,其表演形式以行進式為主。表演者身穿大襟彩裙或百褶長裙,左手托六角蠟燭花燈,右手揮動絲綢折扇,舞隊款步輕擺,翻轉穿插;彩扇高旋平搖,花燈高托低繞,恰似花海起落,異常美麗。
加快旅游景觀開發建設
秦安縣旅游資源豐富,但發展比較緩慢,未有突破性的飛躍,制約因素很多。秦安縣委書記陳天雄介紹說,秦安縣首先從轉變觀念、理清思路開始,制定了旅游總體規劃,規劃的首要目標就是要加快秦安旅游景觀的開發建設步伐。
大地灣史前遺址,是目前我國新石器時期年代最早、歷時最長、層次最完好的古遺址。秦安縣加快旅游景觀的開發建設首先從保護開發大地灣遺址,興建大地灣史前遺址博物館開始,以大地灣出土的數千件彩陶為基礎,建立甘肅省彩陶藝術研究中心,內設甘肅東部地區考古工作站,博物館的設計結合當地生態、地理、人文等環境特征,使建筑與周圍的生態、人文環境有機結合起來,體現天人合一的特征。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秦安縣決定恢復大地灣史前遺址原始村落,復原大量的房址壕溝,外觀形成原始村落氣勢,內設居住區、制陶區、狩獵區、農耕區、園區綠化帶,原始場景布置生活、居住、聚會、祭祀活動等,盡可能科學的再現原始人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供游客參觀游覽和參與活動。并且恢復古生態環境,以復原原始社會的自然風貌,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在遺址保護范圍內逐步限制耕種,合理布局,高標準化,結合退耕還林,全面綠化,并在一定范圍內恢復古河道和植被,營造史前時期便于狩獵、捕魚、采摘的多樣性生態環境。
通過招商引資、爭取項目、民間籌資等方式籌措資金,開發建設女媧宮———三國街亭古戰場景區。秦安縣通過對隴城地區現有的女媧文化、三國文化和隴東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整合與提升,將以最新的開發理念和最先進的技術手段,把景區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展示女媧文化和三國文化的旅游目的地,并將其逐步打造成與天水伏羲文化相關聯、相映襯的中華民族尋根祭祖的文化旅游精品。
積極開發農業生態旅游觀光項目。秦安縣進一步完善了柴家山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生態旅游觀光景區項目規劃,突出實施以生態建設、設施農業、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秦安式的果園農業旅游項目,使柴家山生態觀光區與可泉寺人文景觀相互依托,相互映襯,融合人文、自然景觀,建成集生態、旅游觀光為一體的四季有果品采摘、特禽觀賞、棋牌娛樂、旅游健身等特色鮮明、功能齊全的游覽圣地。
旅游是一種人們回歸自然、飽覽自然風光的旅游產品。秦安有著從郭嘉鎮至興國鎮綿延50里的果園帶,每年陽春三月,桃花爛漫,梨花相間,油菜花作背景,再加上西川農業高科技示范區、劉坪旱作農業示范區,已經對游客產生了一定的吸引力。秦安縣開展大型節會活動,完善生態旅游項目。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旅游農家樂,充分利用秦安林果資源優勢,建設吃、住、行等為一體,高標準、上檔次的“吃農家飯、住農家舍、進農家院”的田園式“農家樂”旅游模式。
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秦安縣文化旅游局局長馬明祥介紹說,為了優化秦安縣的旅游環境,整頓旅游市場,給游客營造一個文明祥和、安全有序、環境優美、誠信和諧的良好旅游氛圍,推動旅游業跨越式發展,秦安縣始終把整頓旅游秩序、凈化旅游環境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
據了解,為確保旅游旺季期間實現“安全、秩序、質量、效益”四統一,秦安縣文化旅游局牽頭,聯合工商、消防、食品衛生、安監、質監等部門開展全縣旅游環境聯合大檢查,對旅游定點接待單位進行全面檢查,并對秦安縣的旅游從業人員進行培訓。聯合檢查組本著實事求實、維護旅游者合法權益和秦安縣旅游形象的原則,對檢查中發現的制度不健全、標志標牌不規范、衛生質量不合要求、消防通道不暢、消防器材過期、語言不規范、服裝不統一、餐具消毒等存在的安全問題,現場責令不合格單位和違規經營者進行限期整改,確保了旅游市場秩序和旅游安全,凈化了旅游環境、維護了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給廣大游客提供了一個安全祥和的旅游環境。
同時,為了推動全行業提高服務質量,秦安縣大力加強隊伍建設。在機關,結合全縣開展的整頓機關作風活動,公開向社會征集對文化旅游局工作的建議和意見,針對性地制訂整改措施,建立健全了相關工作制度。除此以外,還在各景區、賓館(飯店),以各種文明創建為載體,先后組織實施了“景區創A”“賓館創星”“員工創優”等系列活動。創建中,堅持把提高員工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等軟件內容作為檢查考核重點,引導企業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秦安縣委書記陳天雄說,我們要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緊扣國家文化旅游產業投資政策,用項目支撐文化旅游事業發展。弘揚主旋律,進一步挖掘我縣優秀歷史文化,以建設特色文化大縣和發展旅游業為重點,使文化工作“既搭臺又唱戲”,旅游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利用,文化旅游事業得到更好更快發展。力爭將我縣的旅游景點與全省、全國的旅游網點接軌,加大各景點開發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真正使旅游業成為全縣四大支柱產業之后的又一新興支柱產業。
秦安概況
秦安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以北。屬隴中溫帶半濕潤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是蘋果、桃、梨、花椒、蔬菜的天然生長地。縣內交通便利,商貿活躍,旅游資源豐富,林果產業初具規模,是中國名特優經濟林桃之鄉,西北地區小商品集散地,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素有“羲里媧鄉”之稱。境內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4處。
秦安,是人類始祖“兩皇”(伏羲、女媧)故里和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又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跡眾多,旅游景點星羅棋布,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地灣遺址、元代建筑群興國寺和秦安文廟,市、縣級旅游景點34處。其次,在隴城鎮附近,還有歷史上傳說中人類始祖女媧洞(廟);縣城有風格古樸、造型奇特、保存完好的元代建筑群興國寺和明代建筑文廟大成殿、清代建筑泰山廟、可泉寺、清真寺以及上關明清店鋪一條街。
三大旅游精品路線
1.市區—麥積山—植物園—仙人崖—凈土寺—麥積鄉(住)—曲溪—花廟河—石門—街子溫泉(住)—伏羲廟—玉泉觀—卦臺山—興國寺—秦安縣城(住)—大地灣—古街亭—宣化岡—清水溫泉(住)—花石崖—趙充國陵園—永清堡遺址—紅葉觀賞園—麥積區(5日游)
2.市區—伏羲廟—卦臺山—興國寺—小商品市場(住)—大地灣—古街亭—宣化岡—張家川(住)—古道遺址—白石咀牧場—五龍山—清水溫泉(住)—花石崖—趙充國陵園—永清堡遺址—紅葉觀光園—市區(4日游)
3.市區—姜維墓—大像山—大草原—武山溫泉(住)—水簾洞—木梯寺—興國寺—秦安(住)—小商品城—高科技農業觀光園—卦臺山—市區(3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