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臺演出,將秦安小曲和秦腔、豫劇、京劇聯系到一起;一個舞臺,讓秦安普通農民與我省的戲劇梅花獎得主同臺共唱。這是省文化廳舉辦的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活動,8月8日在秦安小曲的故鄉,讓小曲與“梅花”同臺爭芳。

舞臺很簡陋,但與秦安小曲廣泛流傳的農家院落相比,已經是一個大舞臺了。為了這天的演出,秦安縣的小曲藝人們撂下地里的農活,帶著三弦趕到了縣城。秦安小曲演出隊隊長安治平介紹說:“來表演的都是秦安各鄉鎮優秀的小曲藝人,一共有80多人,他們帶來了臘花舞、花調、老調等傳統的秦安小曲演出。”

秦安小曲伴臘花舞《雪里訪賢》是當天的開場演出,柔婉悠揚的小曲響起,伴隨著臘花舞的表演,藝人們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故事向觀眾們娓娓道來。說起臘花舞的歷史,郭嘉鎮的老人張增勝有說不完的故事:“臘花舞是我們郭嘉鎮獨有的,早在1956年就去北京參加過全國第二屆民間藝術大會,還獲得了二等獎。從此以后,郭嘉鎮的臘花舞和秦安小曲的表演就從未間斷過。”

與秦安小曲同臺演出的,是馬少敏、周樺、張小琴3位梅花獎得主,她們帶來了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京劇《詠梅》等經典唱段,為了在家門口能聽到梅花獎得主的精彩演唱,家住秦安縣城的高大爺早早就來到演出現場,“我們的小曲聽著順耳,但是秦腔、豫劇聽起來大氣。”高大爺是個老戲迷了。
演出進行到一半,秦安縣城忽然大雨傾盆,但演出并沒有因為大雨而中斷,臺下的觀眾們提著小板凳打著雨傘坐在房檐下和搭建的舞臺下面,演出就在雨中繼續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