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日,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郭海軍在題為《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以優良作風努力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黨課中,從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切實增強改進和加強作風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強干部的監督管理和激勵保障、充分發揮中青年干部推動發展,構建和諧作用等四個方面,對參加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的學員進行了專題輔導,把中青年干部培訓工作推向高潮。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郭海軍在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上講黨課
近年來,秦安縣委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大戰略任務,把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加強黨員干部的政治理論水平和黨性修養入手,著力提升整體素質。在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上,緊密結合創先爭優活動,把黨性教育作為培訓班次的主要內容,采取多種方式和手段,不斷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堅持黨性教育的主體地位,增強集中培訓的針對性。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從中青年干部的工作實際入手,把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廉政準則》及辦公禮儀等多方面的內容納入培訓課程,開設了黨性教育專題,采取領導干部講黨課等形式,對中青年干部普遍進行黨性教育,提升中青年干部的綜合素質。
二是堅持多種教育方式并舉,增強黨性教育的實效性。堅持把“黨性教育”同理論培訓、知識培訓結合起來,在教學形式上大膽改革,在集中培訓之后,安排中青年干部進行為期25天的社會調研,把農村、基層、生產和工作一線作為加強黨性鍛煉的大課堂、大熔爐,在實踐中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切實增強了黨性教育的滲透力和實際效果。
三是堅持黨性教育與深入研討活動相結合,創新干部培訓工作機制。在黨性分析活動中,要求中青年干部從主觀上剖析原因。教育他們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群眾、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成績,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通過“比學習、比工作、比奉獻”,在本職工作中創先爭優。同時完善干部培訓相關配套制度,將干部的黨性修養和理想信念教育培訓情況作為考核、評價、獎懲干部的重要依據,從根本上解決干部參加培訓內動力不足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