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項工程”提升黨建水平
——秦安縣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綜述之一

以”筑堅強堡壘、樹先鋒形象、促科學發展“為主題的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秦安縣委按照”突出特色抓重點,整合資源攻難點,強化措施推亮點“的工作思路,積極實施”五項工程“,著力夯實基層基礎,全面提升了黨建工作水平。

實施固本強基工程,推進百村活動場所建設。該縣把實施固本強基工程作為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抓手,扎實推進第二輪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建立落實了縣級領導包鄉、鄉鎮主要領導包村、縣委委員和候補委員聯系、縣直部門幫建責任制;采取項目擠一點、財政補一點、黨費撥一點、社會捐一點、部門幫一點、鄉村籌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措資金。全縣建成標準化村級活動場所107個,其中新建97個,維修改造10個。同時,按照”綜合配套、管用并舉、增強功能、提升水平“的原則和”六室八有“的要求,整合遠程教育資源站點88個,設立便民服務代辦點68個,建立農家書屋和文化娛樂場所72個、衛生室101個,使村級活動場所真正成為農村干部群眾的教育培訓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和文化活動中心。

實施素質提升工程,增強黨員致富帶富能力。該縣以全面提高黨員干部思想政治素質為目標,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全面開展了新一輪大規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先后舉辦中青年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組織干事、80后優秀年輕干部、村支書和公選村支書、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科級干部黨性教育和廉政教育等各類培訓班62期,培訓黨員干部1.5萬多人次。同時,采取參觀考察、技能培訓、崗位練兵等方式,全面提高了農村黨員的致富帶富能力。組織320名村支書赴山東濰坊就農業產業化建設等內容進行了參觀學習,更新了發展理念。

實施創新優化工程,擴大基層組織覆蓋面。該縣按照”圍繞產業抓黨建,抓好黨建促增收“的思路,采取“支部+協會”、“村支部+協會黨小組”等方式,在各類農民專業協會上共建立黨小組72個,在產業基地和龍頭企業建立黨組織8個,在產業相近的中心村建立黨總支32個。堅持“成熟一個組建一個,組建一個鞏固一個”的原則,以五大工業園區為重點,采取單獨建、聯合建、靠掛建等多種形式,先后組建非公企業黨組織12個,使全縣非公企業黨組織達到33個。

實施民主暢通工程,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該縣在全縣428個行政村普遍推行了以黨支部提議、村“兩委”班子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決議,雙公開雙承諾雙評議為主要內容的“四議三雙”活動。各村圍繞工作重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共提議事項1561件,完成1310項,占到84%;“兩委”班子承諾3231件,兌現3158件,占到94%;10271名黨員承諾16589項,已有14610件得到落實,占到88%。采取“兩推一選”、“公推直選”等方式,調整配備村級班子12個、“兩委”委員86人。

實施示范帶動工程,激發基層組織工作活力。該縣按照制度落實好、班子運行好、陣地標準化、組織生活正常化、黨建工作規范化、示范引領強“兩好三化一強”的標準和要求,著力培育各領域各行業黨建示范點。通過采取靠實責任“抓”、依托項目“扶”、圍繞產業“培”、整體推進“帶”等措施,在全縣新建農村黨建示范點23個,小區黨建示范點1個,非公黨建示范點2個,興國毛紡織有限公司被命名為全省100個非公企業黨建示范點。縣委先后對全縣各行各業涌現出的50個先進基層黨組織、50名優秀共產黨員和50名優秀黨務工作者及張進林、蔡曉明等23名道德模范進行了隆重表彰。大力宣傳推介了抗洪救災先進個人王建飛、見義勇為道德模范蔡曉明、愛崗敬業優秀教師王治祥等先進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跡,在全社會營造了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