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點 思考新發展

中國共產黨秦安縣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已經接近尾聲。連日來,面對記者的采訪,來自各行各業的黨代表們立足工作實踐,圍繞黨代會談工作,話心聲。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都凸顯出基層黨代表們一心為民,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幸福新秦安的決心與信心。

在行政中心二樓禮堂,剛剛開完第三次全體會議的黨代表、隴城鎮黨委書記董文海,向記者侃侃談道:素有“媧皇故里”之稱的隴城鎮,位于秦安縣城東部45公里,地處清水、張川、秦安三縣交界地帶。隴城鎮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女媧文化、大地灣文化、三國文化博大精深,旅游資源十分豐富。2007年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旅游文化名鎮”,2008年又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殊榮,女媧祭祀儀式也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近年來,隴城鎮以農業為基礎,以商貿旅游為依托,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充分發揮文化旅游優勢、商貿流通優勢和勞動力資源優勢,大力加強產業基地建設、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積極創建和諧平安村鎮,全力打造特色產業品牌和文化名鎮品牌,全鎮經濟社會得到了又好又快發展,鎮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本次黨代會后,我鎮將汲取報告精神,凝心聚力,突破發展,重點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積極實施高效農業建設,大力推廣以全膜玉米種植為主的旱作農業,擴大蔬菜塑料大棚種植規模,抓好兩個示范園的建設,即占地250畝的隴城鎮常營高光效蘋果示范園和面積1000畝的隴城鎮西番坪蘋果幼樹標準化管理示范園;二是緊緊依托小城鎮建設,著力打造歷史文化名鎮,全力營造“旅游景點、歷史遺跡、道路暢通、天藍地綠、人旺商興”的人文自然環境,培育發展文化旅游業和商貿業,使古老的媧皇故里重放異彩。著力打造“一個圣地”(女媧尋根祭祖圣地),“五大文化園”(大地灣文化園、伏羲女媧文化園、三國文化園、民俗古建文化園、名人名居文化園),“兩條精品旅游線路”(寶雞-天水-興國寺-文廟-上關明清一條街-鳳山文化休閑旅游線路、平涼-大地灣-隴城鎮旅游區域環線)旅游品牌,促進文化旅游業較快發展。完善旅游景區景點配套設施建設,全力抓好隴城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開發,加快旅游道路、餐飲住宿、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狠抓重點項目,著力抓好鎮村聯動創建,配合做好市縣重大項目,實現集聚發展。

“‘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加快農村危舊房改造和城市廉租房、經濟適用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切實解決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是黨代會縣委工作報告給我的一個最深的感受。”9月20日下午,黨代表陳世霞接受采訪時說,“這一點,充分體現了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群眾呼聲為第一信號、以群眾利益為第一要求、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決心。”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五年來,秦安縣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每年辦好10件惠民實事,緊緊圍繞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就業、住房、社保等實際問題,不斷擴大覆蓋面和受益面。農村貧困面由2005年的18.6%下降到13.2%。改造農村危舊房7000戶,建成廉租房2.2萬平方米。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95.8%。實施全民創業工程,累計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形成。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32元,比“十五”末凈增379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2930元,比“十五”末凈增1392元。
“對基層而言,一定要創新管理、加強服務,讓縣委和縣政府的一系列惠民舉措‘落地’,讓社區居民實實在在感受到好政策帶來的種種實惠。”陳世霞代表表示,要把黨代會的精神帶回去,通過多種形式在街道社區進行宣傳,激勵鼓舞廣大社區干部群眾。

黨代表靳蘭生是一名老黨員,現任縣人大副主任,他從黨的建設方面向記者談起了自己的看法:在秦安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我生活了大半輩子,親眼見證了秦安數十年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深切感受到秦安人民的淳樸和奮進,秦安經濟社會巨大深刻的變化也讓我欣喜不已。但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切輝煌的成就,甘甜的果實,來自于黨,來自于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只有確保黨的肌體不受腐蝕,黨的戰斗力不受削弱,黨的形象不受損害,才能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
2006年以來,秦安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這條主線,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為加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狠抓干部隊伍建設,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領導干部差額選任、公開選拔工作力度,強化對各級干部的教育培訓和監督管理,圓滿完成了鄉村兩級換屆選舉工作,選人用人的公信度和滿意度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活力進一步增強。以造就高素質的領導班子、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為重點,以夯實基層組織建設為基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創新思路,注重實效,圍繞“加強農村、夯實社區、提升企業”的工作思路,采取各種生動活潑、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促進農村黨建新發展,努力開創社區黨建新局面,大力拓展非公有制黨建新領域,使基層黨建工作內容更加豐富,范圍更加廣闊,基礎更加鞏固。
靳蘭生代表說,黨的基層組織,是黨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前沿陣地。新時期下,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一是要加大干部的培養力度,特別要注意把有知識、有文化、有熱情、有致富能力的年輕人吸收進黨組織隊伍,著力解決基層干部隊伍后繼無人的問題;二是要按照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加大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嚴格要求嚴格管理,要通過扎實的工作,解決干部公信力的問題;三是要加大對村、社區基層干部的關心力度,積極探索,大膽試點,解決他們養老、醫療等后顧之憂的問題。

黨代表岳映霞來自興豐中學,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聽了縣委工作報告后,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她說:我來自鄉村中學,作為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參加這么隆重的會議,我感到非常高興。通過聽取縣委工作報告,我感觸非常深,首先報告統攬全局、高瞻遠矚、提綱挈領、催人奮進、鼓舞人心,相信這種感受與會代表都有,并且我們會把這種感受傳達給我們周圍的同事和群眾,帶到工作中去。其次,王東紅同志在報告中指出,“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嚴格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各項政策,積極實施教育布局調整規劃,大力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這對教育工作很有指導意義。我也看到報告中說,過去五年,秦安縣新建、改造中小學校158所,消除危房面積13.6萬平方米,全縣教育環境和教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穩步提高,這消息令人十分欣慰。師安心樂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會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甘做人梯,愿為紅燭,加強自己的業務水平,擴大知識面,改進教學方法,以興趣和引導為主,提高教學能力,讓孩子快樂成長,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