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歲月如梭,轉眼接近年末歲首,讓我們用鏡頭和筆回放2011年秦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的精彩片斷和靚麗剪影,展示重點工作、特色亮點,回眸取得的可喜成績。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秦安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項目和科技為支撐,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為目的,深入實施“11132”發展戰略,繼續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縣域工業、文化旅游、商貿流通四大產業,加強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幸福新秦安。
實事好事溫暖萬家

“致力創造幸福秦安,全力服務科學發展”這是秦安民政局秉承的理念和要求,用科學發展觀服務全縣民政工作,一年來的民政工作更深入人心,更能代表民意,實現民心、民意、民生,民政更精彩。秦安民政工作,充分履行民政職能,不斷提升為民服務水平,努力打造人民滿意民政,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創建和諧環境,不斷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數。
一年來,城鄉低保規范宣傳、農村困難群眾生活安排、雙擁優撫安置、五保供養、城鄉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工作、孤兒生活保障費的發放、老齡工作等常規工作成效顯著,特別是城鄉低保規范的有效做法、村級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工作得到了省市縣領導的充分肯定。

“五個突出” 強化低保宣傳
一是突出電視傳媒宣傳。民政局制作了社會救助宣傳片,在縣有線電視臺開設了社會救助宣傳欄,對城鄉低保等社會救助政策進行了認真宣傳,擴大了覆蓋面。二是突出傳單手冊宣傳。民政局制作了《農村低保政策群眾“五知道”》等宣傳單,組織城鄉低保助理員在全縣17個鄉鎮的428村和6個社區進行了張貼,宣傳低保政策。三是突出資訊短信宣傳。縣惠農、民政局辦開通了“惠農百事通”,就資金發放、低保提標等以短信形式向社會各界進行宣傳。至目前,已發放信息70多萬條。四是突出標語橫幅宣傳。民政局和17個鄉鎮、428村、6個社區先后共刷寫、懸掛社會救助標語、橫幅2340條,營造了濃厚的低保工作氛圍。五是突出陣地宣傳。以各鄉鎮的惠農服務大廳、宣傳欄和各村(社區)的村(居)務公開欄為陣地,制作了統一的流程圖、低保制度等,進行了廣泛宣傳,做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七個”規范 保障城鄉低保實施
為了城鄉低保做實做好,健全和完善了低保工作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一是規范了操作程序。按照“戶報、組排、村(社區)評、鄉審、縣定”的程序,村(居)民小組入戶核查,摸底排序。村(社區)開展民主評議,張榜公示。鄉鎮在入戶核查的基礎上,召開會議進行評議,隨后公示。民政局通過入戶抽查等形式審查,對初審合格的對象張榜公示,發文確認。二是規范了評議制度。各鄉鎮都成立了民主評議領導小組,各村(社區)都建立了民主評議人員庫,成立了民主評議小組,組織人員進行評議,做到公開透明,防止暗箱操作或個別人說了算。民政局還為全縣428個村、6個社區印發了1000本城鄉低保會議記錄。三是規范了公示制度。堅持實行了村級評議公示、鄉鎮審核公示和縣民政局審批公示的“三公示”制度,強化了社會各界對低保工作的監督,真正做到了公開透明、公正公平。四是規范了審核審批。在反復調查核實的基礎上,民政局召開集體會議逐戶逐人進行審批。會上,先由調查人員匯報調查情況,出示有關證件,后集體進行研究審批,確保了對象真實準確。五是規范了分類施保。將全縣67443名農村低保對象,按照困難程度由大到小分成一類、二類、三類、四類,一類對象11465名,二類對象18935名,三類對象14469名,四類對象22547名。六是規范了檔案管理。將所有低保檔案分審批類、日常管理類和電子類三類進行管理。對審批類檔案,按照“一戶一檔”的要求,將戶口簿、身份證等證明材料一一歸類建檔立卷。對日常管理類檔案和電子類檔案,也一一進行了歸類。七是規范了資金發放。城鎮低保資金由縣工商銀行和成紀信用社代發,按月發放到戶;農村低保資金按照“一冊明,一折統”的要求,由鄉鎮信用社按季發放到戶,保證了資金按時足額到位。

最大亮點:全省村級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現場會在秦安
秦安縣的村級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工作,在省、市民政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創先爭優活動破解發展難題為主題,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村級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安排、認真實施。目前,共配備村級災害信息員532名,其中132個地質災害隱患點共配備了132名。

組織領導到位、安排部署到位、工作指導到位、工作責任到位、宣傳教育到位“五個到位”抓村級災害信息員隊伍落實。同時,為了確實抓好村級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嚴把人員配備關、嚴把任職條件關、嚴把操作程序關、嚴把政策落實關“四關”,注重人員配備,堅持選人標準,嚴格遴選。

加強人員管理,強化培訓演練
加強人員管理。一是加強制度建設。結合實際,制定出臺了《秦安縣村級災害信息員管理辦法(試行)》,對村級災害信息員的聘用與解聘、權利與義務、災情信息報送、培訓演練、工作職責等方面進行了規范;制作了村級災害信息員工作指南,繪制了防災減災組織機構網絡圖和村級災害信息員工作流程圖,做好與現行災害信息管理制度的銜接,建立了村級災害信息員工作的長效機制;建立了村級災害信息員年度聘任制,對遴選產生的532名村級災害信息員,印制發放了《秦安縣村級災害信息員聘任書》。同時,為了指導工作,將工作中出臺的文件、建立的制度、演練的方案等資料制成資料匯編500本,向17個鄉鎮428村予以下發。二是加強日常管理。建立了村級災害信息員管理檔案資料,完整記錄災害信息員的姓名、住址、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建立了災害信息員工作記錄薄,及時準確記錄村級災害信息員隱患點排查、災情監測、預警信息發布、災情信息報送、應急救援等內容,并作為災害信息員考評依據。三是加強考核獎勵。建立了村級災害信息員年終村民代表評議、村委會考評和鄉鎮政府調整工作制度,對于發現重大災情并能及時上報,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重大損失的信息員給予獎勵,對不稱職的予以調整解聘,并將調整變更情況每年年終向縣民政局上報備案。

開展業務培訓。一是精心組織培訓。實行了巡回培訓法,由縣民政局組織培訓專家,分赴基層,對全縣17個鄉鎮,每個鄉鎮培訓一天,全部進行了培訓;加強培訓管理,每次培訓都由鄉鎮黨政主要領導主持,培訓地點選在鄉鎮政府會議室,參訓的村級災害信息員由各村黨支部書記帶隊,所有參訓人員必須參訓,必須帶有鋼筆和筆記本;嚴格培訓紀律,每次培訓都要求參訓人員必須遵守大會紀律,認真聽講,記好筆記,提高自身素質,確保了培訓工作有組織、有計劃進行。二是認真開展培訓。針對我縣農村近年來的受災情況和災情上報情況,將災害預警、災情統計、災情報送、暴雨冰雹災害、干旱災害、地質災害、地震災害、火災消防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作為主要內容,組織民政、地震、國土、消防等相關部門業務骨干對全縣所有村級災害信息員進行任前培訓和業務培訓,向他們下發了《村級災害信息員工作手冊》、《災害信息員培訓資料》等資料600多份,使參訓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為全縣災害信息管理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注重“四心”教育。在培訓的同時,注重開展“四心”(愛心、公德心、責任心、服務心)教育,切實提高了廣大信息員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組織實戰演練。一是選好演練課目。為了提高村級災害信息員的災情報送、應急救助能力,結合我縣實際,精心選擇了三個演練課目,分別是在西川鎮川口村組織實施的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在縣應急避難場所實施的啟用應急避難場演練,借助應用地理空間信息平臺組織實施的秦安縣災害救援指揮中心演練。二是定好演練方案。為了增強演練的針對性、可操作性,縣上確定了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方案、啟用應急避難場演練方案、災害救援指揮中心演練方案等三個方案。在每個演練方案中,根據演練的職責不同,成立了演練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生活物資供應組、醫療救護組、衛生防疫組、通訊聯絡組、供水保障組、供電保障組、應急消防組等職能小組,明確了各職能小組的職責。同時,各牽頭單位都深入各自的演練現場,了解實際情況,并就演練方案的制定進行反復斟酌,多次修改和完善,確保了萬無一失。三是抓好應急演練。在演練前,演練領導小組都進行了認真動員,村級災害信息員和相關參演人員高度重視,積極投入,嚴密組織,從實戰的角度從嚴錘練,提高避險能力。在演練中,各個環節、流程銜接順利無空檔;參演群眾士氣高昂,全力支持演練工作;相關人員熟悉方案快,進入角色狀態準,積極主動,密切配合、互相協作,做到災情報送準確及時、搶險救援積極主動、疏散撤離有序安全。
民政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工作與民生、民意、民心相連。秦安民政工作仔細到位,深入基層,闖進民心,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