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歲月如梭,轉眼接近年末歲首,讓我們用鏡頭和筆回放2011年秦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的精彩片斷和靚麗剪影,展示重點工作、特色亮點,回眸取得的可喜成績。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秦安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項目和科技為支撐,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為目的,深入實施“11132”發展戰略,繼續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縣域工業、文化旅游、商貿流通四大產業,加強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幸福新秦安。
秦安:強基固本筑堡壘 創先爭優謀發展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扎實,堅如磐石。今年以來,秦安縣堅持“筑堅強堡壘、樹先鋒形象、促科學發展”主線,把握“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加強基層組織”的目標要求,圍繞全縣“十二五”規劃和“11132”發展戰略,繼續加強“先鋒工程”爭創,突出公開承諾兌現、下基層訪民聲促發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創先爭優破解難題四項工作重點,創新載體、突出實踐,分領域扎實推進各項活動深入實施,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充分發揮“五個好”、“五帶頭”作用,有力推進了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科學發展。

堅持不懈抓基層打基礎,為創先爭優提供保障。按照抓基層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龍頭、基礎、先鋒、樣板、民心、保障“六大工程”,著力解決基層基礎薄弱、工作后勁乏力等問題,有力提升了各行業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水平。一是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緊密結合鄉鎮和村“兩委”班子換屆,大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三重三強”措施,整頓轉化后進村22個。大力加強學校、衛生院、“兩新”黨組織建設,中學、鄉鎮衛生院黨組織實現了全覆蓋,小學組建率達到22%,新建新社會組織黨組織41個、非公企業黨組織35個。二是建設規范化活動陣地。按照“六室八有”要求,加快推進“五位一體”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整合項目資金,維修改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32個,60%的村實現了“五位一體”。建立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體系,鄉鎮健全規范“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17個、村級便民服務代辦點410個,代辦各類事項5100多項。三是持續開展思想發動。結合紀念建黨90周年,有針對性地列出10個專題,通過黨課、報告會、座談會、紅歌演唱、主題演講比賽、組織生活會、重溫入黨誓詞等多種形式,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弘揚黨的優良傳統,繼承黨的優良作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結合“八項集中整治”和紀律作風“百日整治”活動,大力開展治“散”、治“懶”行動,通報黨組織28個、黨員62名。

不斷深化“一諾三評三公開”,督促落實兌現承諾。繼續深入開展“一諾三評三公開”活動,各級黨組織承諾事項4200多件,黨員承諾3.2萬件,兌現率分別達到92%和90.6%。一是立足崗位“兌”承諾。嚴格按照“提”諾、“審”諾、“亮”諾、“履”諾、“問”諾、“評”諾程序,結合單位中心工作、重點工作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廣泛開展公開承諾活動。建立了黨員和黨組織申報、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或上級黨組織審核、黨員大會或公示欄公示、選任監督員跟蹤監督落實等制度。二是對照要求“評”成效。健全完善了領導“一月一點評”和群眾“一季一評議”制度。各級黨組織負責人和縣級黨員領導干部深入聯系點,圍繞工作重點,廣泛開展集中點評、逐個點評、隨機點評和定期點評活動。各級黨組織采取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大會、發放群眾滿意度測評票、設立征求意見箱等方式,普遍開展了群眾評議活動,共召開點評會1148場次,點評黨員1.1萬人(次)。三是領導示范“作”表率。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帶頭開展亮諾踐諾,在“工作落實年”活動中,根據各自聯系、分管工作和承諾事項,以“五聯五提高”為載體,堅持“一線工作法”,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培訓和督導,兌現公開承諾。深入聯系的鄉鎮、村社、學校、醫院、“兩新”組織,指導幫助解決工作落實和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問題88件,并建立了領導包抓項目、包聯鄉村、包辦實事、包案督辦“四項制度”,大力推進全縣重點工作落實,取得了良好效果。

扎實開展“三亮三比三評”活動,著力提升服務水平。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堅持以“三亮三比三評”為載體,積極實施“四項活動”,樹立窗口服務行業良好形象。一是開展“三個五”創比活動,促作用發揮。引導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黨組織和黨員開展亮職責、亮身份、亮承諾、亮點評、亮評議的“五亮”,比素質、比干勁、比奉獻、比創新、比作風的“五比”和創一流部門、創一流隊伍、創一流服務、創一流業績、創一流形象的“五創”活動。二是推廣“三個一”示范活動,促形象樹立。開展“文明用語我先行”的“說好每一句話”活動,共設計文明用語100條;開展公開監督投訴電話、便民電話和咨詢電話的“接好每一個電話”活動,讓為民服務熱線真正發揮作用;開展“接待好每一位服務對象”活動,對每一位辦事群眾開展全程服務,使黨員從被動應付變為主動服務。三是實施“三聯共建”活動,促服務整合。堅持黨建帶工建、帶團建、帶婦建,開展活動聯辦、品牌聯創、陣地聯用的“三聯共建”活動,發揮活動場所的多重功能,共整合陣地23個。充分利用“黨員先鋒示范崗”、“青年文明號”、“工人先鋒號”、“巾幗文明崗”等,深入開展創建行業優質服務品牌活動。四是堅持“四零服務”活動,促黨群和諧。各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通過在辦事大廳內設置咨詢臺,自助查詢平臺、手機查詢平臺,張貼業務流程,做到服務事項“零失誤”;建立首接首問、過錯查糾、責任追究等6項制度機制,做到服務質量“零差錯”。

深入推進“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在接地氣抓服務惠民生中齊爭共創。堅持以“下基層訪民聲促發展”為載體,有計劃、分層次開展“接地氣抓服務促爭創”活動,建立了黨員干部下基層長效機制。工作中突出“六個結合”。結合“工作落實年”活動,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圍繞春季農業生產,堅持“五個一線”,深入基層指導幫助果椒建園、全膜覆蓋、畜禽養殖和農技推廣和政策法律培訓、矛盾排調等工作,與困難群眾建立幫扶對子650對,幫辦實事1500多件,調處各類矛盾糾紛510多件。結合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多次組建宣講團,緊貼不同時期時事政治和政策法規,深入基層宣傳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以及農村常用法律法規、農業科技培訓。結合鄉鎮換屆,選派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公道正派、群眾公認的300多名黨員干部作為換屆監督員,組建成立換屆指導組和督查組,加強對換屆工作和換屆紀律的檢查指導,確保換屆風清氣正。

強力實施“創先爭優破解難題”活動,不斷推進活動取得實效。按照省、市委開展創先爭優破解難題主題活動的部署要求,各級黨組織堅持發展大局與社情民意的有機結合,注重在“四實”上下功夫,在“四性”上求實效果,有力推進了破解難題活動的深入開展。一是求“實”意見,突出廣泛性。各級黨組織把廣征意見查找難題作為創先爭優破解難題的出發點,通過下發通知“征”、深入群眾“找”、召開會議“談”、結合實際“查”等多種方式方法,廣納群眾意見,匯集賢言良策。認真分類整理來信來訪、市委書記和市長留言版、農村熱點問題“面對面”等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和影響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全縣共梳理出待破解的難題361件。二是定“實”難題,突出準確性。按照“突出重點、內容具體,量力而行、確保完成”的原則,認真研究分析,審查確定重點。各級黨組織共確定待破解的難題321項,并通過秦安新聞網、秦安黨建網“科學發展創先爭優”專欄向全縣進行公示。三是靠“實”責任,突出深入性。落實“一難題一方案”要求,在認真制定創先爭優破解難題方案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掛牌銷號制、倒排工期制、督查通報制、效果倒評制四項機制。把待破解的難題分主要內容、破解重點、主要措施、責任領導、完成時限、目標效果等六個方面,制作“創先爭優破解難題公示牌”,完成一件銷號一件;按照一月一總結、一季一研究要求,結合領導點評,查找工作欠帳,分析后進原因,研究推進措施,提出任務要求;制定了破解難題檢查督查辦法,對落實情況定期檢查督查,對推進不力、欠帳較大的下發督查通報,提出整改時限和推進要求。目前下發督查通報2期,涉及單位12個。四是下“實”功夫,突出實效性。各級黨組織積極整合各方面資源和優勢,找準破解難題突破口,形成破解難題的有效合力,在解決群眾住房、吃水、行路、增收等難題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自始至終強措施抓落實,不斷推進創先爭優活動深入開展。一是堅持分類指導分層推進。不斷豐富內容創新載體,分類指導分領域推進。建立領域(系統)指導組17個,強化指導督查。在農村繼續大力實施“致富先鋒”、“帶富先鋒”爭創活動。在教育、衛生系統部署開展爭創人民滿意的學校(衛生院)活動,學校、衛生院和“兩新”組織開展黨組織“擴面提升”行動。二是堅持狠抓落實推進爭創。實施縣鄉村黨組織書記分層負責制,落實黨建“第一責任人”的職責?h四大組織黨員領導干部、各級黨組織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分別建立聯系點136個,通過深入基層督查指導、現場點評、會議推動、督辦整改、獎優罰劣等措施,落實具體任務。先后召開分領域(系統)推進會、交流會、匯報會5次。三是堅持強化宣傳示范帶動。在紀念建黨90周年前后,廣泛開展向楊善洲、李林森等先鋒模范人物學習活動;通過縣電視臺宣傳報導“五個好”先進基層黨組織23個,“五帶頭”優秀共產黨員62人。制作《先鋒之歌》等創先爭優專題片3部,在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宣傳推介,學習借鑒!捌咭弧逼陂g,對創先爭優成效明顯的60個黨組織、80名共產黨員和60名優秀黨務工作者進行了隆重表彰,有力激發和調動了創先爭優活動的深入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