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郎擔“挑”出好日子
——秦安商貿經濟快速發展紀實
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趙亞鋒

“楊明娟這幾年做服裝生意發家了,一院新房氣派敞亮,一個月的收入比她當教師的老公工資高!”在秦安小商品批發市場,幾位來自隴城鎮的個體戶婦女正往三輪車上搬運已經打包的大件貨物,與楊明娟一起訂貨的隴城鎮上袁村婦女袁軍芳快言快語,笑著說起了她們的經商的甘苦。
“辛苦是辛苦,可只要進貨及時、價格適中,掙錢不是問題,比出去打工好得多……”楊明娟說。

秦安縣城鄉處處涌動著滾滾的商潮,改革開放30年來,該縣培育市場搞活商貿流通、繁榮城鄉經濟,昔日的貨郎擔“挑”出的秦安小商品批發市場,承載了無數人的致富夢想。
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秦安縣有序調整現有市場布局,加大市場建設力度,啟動秦安中國西部小商品城、物流中心建設,加快蓮花、興豐、魏店、郭嘉、千戶等鄉鎮果品、農貿綜合市場建設步伐,積極實施“萬村千鄉”、“退市還路”市場工程和便民市場建設,新建農家店40家,打造上關文化旅游用品特色商業一條街。通過落實家電、摩托車、農機下鄉和以舊換新等政策,不斷擴大社會消費。加強與江蘇、浙江等發達地區的經貿合作,著力培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信息咨詢和社區服務等產業,落實和完善民營企業發展優惠政策,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步伐。通過改造傳統交易模式,全面推進商貿流通產業升級,小商品市場再度呈現出繁榮興旺的景象,商貿流通業已成為秦安第三產業的重要支柱和安置勞動力的重要渠道。

“天氣雖然越來越冷,但棉紡針織、五金家電、床上用品等產品卻在熱銷,我們每天的訂單量和批發量都在增加,供不應求。”43歲的秦林娃是秦安縣葉堡鄉三棵樹村人,20年前開始做百貨生意,后來他瞅準機會開起了皮帶制作廠,并在批發市場批發自己的產品,如今生產上了規模,總資產達200多萬元。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縣級市場之一,秦安小商品批發市場已形成一個數百人購貨、千余人批發、上萬人推銷的經營網絡;商品從我國東南部大中城市購進,銷往新疆、青海、西藏、寧夏、內蒙古等我國西北部、隴東南和縣內廣大農村,并輻射到中英、中緬、中尼、中亞邊境之地。在該市場的帶動下,輕紡商城、果品批發等專業市場相繼建成,五洲、家福樂等大型購物超市落戶秦安,西川木材、云山農貿等鄉村特色市場和北壇、鳳山等社區市場建設有了較大發展。目前,全縣形成了以小商品市場為龍頭、城區各大專業市場為主體、鄉鎮集貿市場為基礎的市場格局,各類市場達到41個,年成交額6.5億元。

建一處市場、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市場的繁榮帶動和促進了秦安縣商貿經濟的蓬勃發展,全縣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達到5300多戶,從業人員4.6萬人,非公經濟占到了全縣經濟總量的50%。2011年底,該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4億元,比上年增長19.4%。依托小商品市場和特色產業,扶持發展小商品加工和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產品涉及鞋帽、地毯、鉛筆、紙箱、淀粉、果汁等160多個花色品種,地產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到30%以上。
入冬以來,該縣小商品批發進入了銷售旺季,日客流量兩萬多人、成交額達20萬元。據悉,為了全力打造“中國西部小商城”新形象,秦安縣將斥資兩億元,新建占地面積240多畝的西川新城園區,以帶動和促進秦安商貿業實現第二次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