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秦安縣將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項目和科技為支撐,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為目的,以黨的建設為保證,深入實施省、市、縣區域發展和“11132”發展戰略,突出特色,突出產業,突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幸福新秦安。為此,秦安縣將采取八項措施,助推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一、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按照“強基礎、調結構、興產業、扶龍頭、抓改革、促統籌”的思路,實施10大農業工程,建設100個市、縣、鄉三級農業示范點,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努力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抓好果品產業示范園建設,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品種,集中建園,連片推動,強化管理。突出抓好安伏果品交易市場建設,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斷提高農業組織化、市場化程度。認真抓好勞務輸轉工作。要認真搞好勞務信息和勞務技能培訓,不斷鞏固擴大勞務基地,加大組織化勞務輸轉力度,力爭年內輸轉勞務人員11萬人,創勞務收入10億元以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以國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農業綜合開發陜甘寧梯田建設等項目為依托,新修梯田3萬畝,治理小流域30平方公里,全力實施中山、興豐2鄉15村的土地整治工程。啟動實施小灣河水庫建設項目。狠抓河道綜合治理,努力改善河道生態環境和地表水質量。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抓好春季造林綠化工作,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加大片區扶貧開發力度。做好重點扶貧項目的銜接、爭取和實施工作,搞好興豐、云山、安伏3鄉10村片帶式整村推進項目、王尹鄉馬河流域整鄉推進試點項目和面上扶貧項目建設,加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堅持把新農村建設與城鄉一體化試點有機結合起來,在產業發展、村莊治理、土地利用、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二、加強工業園區建設,推動工商經濟提質增效 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特色產業為基礎,以招商引資為依托,積極培育壯大優勢骨干企業,促進縣域工業和商貿流通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提高綜合服務和承載能力,吸引更多企業向園區集聚,力爭年內將何川工業園區晉升為省級工業集中區。全力抓好5萬臺立板風光發電裝備、同輝塑業二期、天水銀星毛紡廠機織地毯等項目建設,力爭早日建成投產。加快豐收農業、泰達印務等企業后續工程建設,促進企業達產達標,提升園區總體發展水平。全方位擴大招商。突出抓好果汁、果脯、花椒油、小商品加工和文化旅游開發等項目推介、對接洽談,積極引進實施一批產業關聯度高、資源能源消耗低、市場潛力大、綜合競爭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努力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確保完成招商引資11.5億元。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全面落實鼓勵扶持中小企業和非公經濟發展各項政策,積極探索建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制,努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引導縣內企業加強與省內外大專院校、知名企業的交流合作,加快新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促進企業優化升級,切實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不斷完善商貿流通體系。以打造中國西部現代小商品城為目標,積極實施秦安•中國西部小商品城、物流中心建設,著力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超對接菜籃子工程和映南街等城區便民市場建設,不斷完善城鄉市場流通體系和消費網絡,拓寬消費領域,努力擴大社會消費需求。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 立足關中-天水經濟區三級城市,突出抓好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高度重視城鄉規劃修編。力爭年內完成新版縣城總體規劃和隴城鎮總體規劃、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加快城鄉一體化規劃的編制,做好鄉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的編制,嚴格規劃管理,促進城鎮建設有序開展。二加快城區開發建設步伐。突出抓好城區天然氣引流入戶、垃圾填埋場、城區污水處理廠、城南片區集中供暖等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抓好葫蘆河生態公園、鳳山風景區建設,加快北壇小區開發建設步伐,繼續實施城區重點區域的綠化亮化和小巷道硬化等工程,著力提升城市品位。強化城市管理。深入開展“三城聯創”活動,加大聯合執法力度,集中整治城區交通運輸秩序和“八亂”現象,徹底解決城區環境臟、亂、差的問題。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積極推進蓮花區域中心鎮、隴城新型旅游小城鎮開發建設,爭取年內全縣小城鎮建設取得新突破。加強交通路網建設。全力配合搞好寶蘭鐵路客運專線、天平高速公路等國家重點項目秦安過境段的銜接工作,積極實施葉堡至喇雙公路以工代賑項目,全面完成秦安王鋪至甘谷大莊公路改造鋪油工程。
四、強化項目建設,不斷擴大投資規模 堅持把項目作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加大項目儲備、爭取和建設力度,強化項目監管服務,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力以赴抓好項目爭取工作。加強與省市對口部門的項目銜接,及時捕捉信息,全力以赴跑項目、爭資金,確保今年擬定爭取的重點項目立項實施,年內落實國家投資6億元以上。完善機制抓好項目管理。全面落實領導包抓重點項目制度,嚴格執行項目建設招投標、合同管理、工程監理、質量管理等制度,規范項目資金的預付、報賬、結算程序和預算管理,促進項目管理上臺階。
五、做好財稅金融和統計工作,進一步優化金融環境 堅持公共財政方向,切實維護預算的嚴肅性,不斷提升財政保障和支持發展的能力。積極拓展財源。重點在爭取上級轉移支付、民生補助、公共服務等專項資金上尋求更大的政策支持,千方百計抓好財源建設,努力培育新的收入增長點。強化財稅征管。加大對重點稅種、重點稅源、重點行業、重點納稅戶的征管力度,確保各項收入應收盡收、均衡入庫。優化支出結構。嚴格預算管理,穩步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和部門預算改革,全力保障重點支出的需要,確保職工工資、津貼補貼按時發放和機構的正常運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對“三農”、保障性住房、社會事業、中小企業、節能減排等領域的信貸資金投放力度,及時落實信貸資金,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深化企業一套表改革。加快統計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原始記錄和統計臺帳,加強業務培訓,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和統計工作的整體效率。
六、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進一步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積極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努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加強科技和人才工作。加快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抓好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切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營造人才成長和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升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民辦教育和成人教育,促進各類教育協調健康發展。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縣、鄉、村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努力改善城鄉醫療衛生條件。提高新農合基金使用率,加大藥品安全執法檢查力度。狠抓人口計生工作。以爭創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和落實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確保全年人口計劃的全面完成。
七、加快文化旅游業開發,推進特色文化旅游大縣建設 依托我縣的文化資源優勢,積極開發文化旅游產業。加強文化旅游服務體系建設。認真編制文化產業園區發展規劃,力爭大地灣史前遺址旅游基礎設施、秦安影劇院等項目年內立項,積極實施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廣播電視村村通和隴城鎮明清古建筑維修保護等項目建設,提高文化旅游綜合服務水平。加快文化產業和旅游業開發步伐。扶持發展文藝展演、電子影像、圖書裝裱等文化產業,進一步提升我縣文化軟實力。著力抓好上關文化旅游街的運營管理,打造五營大地灣——隴城女媧祠旅游精品線路,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認真編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加強文化資源保護性開發建設,重點實施好大地灣古遺址、隴城歷史文化名鎮和秦安小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擴大文化遺產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八、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切實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著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認真做好就業工作。全面落實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就業服務補貼和返鄉創業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全民創業,加快社保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扎實做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鞏固和擴大覆蓋面,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全面推行惠民資金“六個一”管理模式,確保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深入推進社會治安、安全生產、交通秩序、市容市貌、食品安全、矛盾糾紛調處、市場物價調控、行政效能和機關作風建設等專項整治活動,力求在社會管理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新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