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推動和促進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縱深開展,努力營造“三農”工作的良好輿論氛圍,秦安縣委宣傳部、縣委農工部組織縣內新聞媒體開展了“春訪三農”宣傳報道活動。重點圍繞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和發展旱作農業;提升林果、蔬菜、畜牧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新技術推廣應用等方面進行深入采訪,廣泛宣傳。
風景這邊獨好——安伏鄉楊寺新農村建設紀實

宛若絲帶般的葉蓮公路環繞在葫蘆河畔,在這條絲帶上閃耀著一顆璀璨的明珠——秦安縣安伏鄉楊寺新農村。這里綠樹成排,碧水環繞,掩映著一棟棟錯落有致的農屋,眼前所見猶如一幅恬靜幽然的山水畫。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田園風光盡現美麗家園。這也是秦安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耳聞目睹,令人贊嘆。安伏鄉主要負責人說: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政府主導,農民主體,部門幫扶,社會參與”的原則,經過相關部門的積極努力,新農村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安伏鄉楊寺村地處秦安縣城偏北部18公里,葫蘆河西岸,蓮葉公路橫穿全境,交通便利,地理優勢明顯。該村有154戶894人,有耕地面積1082畝,果園面積950畝,其中蘋果400畝,花椒500畝,杏子50畝,果椒是該村的支柱產業,占農戶年收入的70%以上,該村已基本實現了果椒園化,人均純收入達2890元。近年來,在黨建、綜治、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多次迎接了國家、省、市、縣的檢查,得到了上級領導的一致好評。1997年被國家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植樹造林“千佳村”;2005年被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支部;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市級文明村”;2005年被縣委評為“平安和諧村”;多次被縣、鄉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農村基礎設施環境得到改善。近年來,秦安縣加大了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道路、飲水、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較快,鄉鎮村環境面貌大為改觀,“臟、亂、差”現象得到有效治理!靶罗r村建設讓我們生活得舒心,縣里為此可下功夫了。全村建成沼氣池300口,使用率達93%。全村硬化場地19500平方米,花草樹木覆蓋率達80%以上,許多村民還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農民也享受到了城市生活!贝逯贿厧е覀儏⒂^特色民居,一邊向我們講述農村的變化。村民楊開明指著翻修一新的特色民居,炫耀道:“我們自己建別墅,上面還發獎金,這樣的好事到哪里去找!”

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加強。秦安縣利用村黨支部村委會換屆的有利時機,突出抓了村級班子建設,省級“示范村”都實行了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肩挑。強化了對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領導,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有事業心,有責任感,能夠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帶頭人選進村級班子,增強了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舉辦的新農村建設干部素質培訓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使村干部的政策水平和理論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新型合作經濟組織作用增強。楊寺村是一個花椒種植專業村,花椒產業是楊寺的支柱產業,“巴掌”精神就來自于楊寺,楊寺村花椒種植起步早,80年代已初具規模,充分發揮光照充足和適宜花椒生長土質的優勢,先后以埂邊、房前屋后零星栽植到統一成塊、成片規;灾,全村以大紅袍和大油椒等優質品種為主的花椒面積達到850畝,年產干椒6萬公斤,年銷售收入達120萬元。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花椒產業,通過成立協會,發展無公害椒園,建設花椒市場和加工精品包裝產品,走出了一條“支部+協會+農戶+市場”的特色鮮明的產業化經營的路子。
“建設新農村,農民是主體。只有建立起長久增收機制,農民的收入才能不斷增加,新農村建設才是‘源頭活水’!笨h農工部門負責人如是說。
春風浩蕩,戰鼓催春。秦安縣的廣大農民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希望的田野上耕耘著、創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