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聯村聯戶:大學生村官爭做信息傳遞運用的引領者

邢泉村位于秦安縣城之南郊,全村共有354戶1527人,耕地面積1960畝。這里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優越,尤其可泉聞名遐邇,可泉寺更是縣內一景。憑借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村干部的帶領,村子里96%的農戶先后都走上了致富之路,但是還有一部分農戶尚未脫貧,仍然徘徊在貧困線上。
自“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實施以來,大學生村官丁芳想得最多的是,怎樣才能把村里得天獨厚的優勢同黨的富民政策結合起來?如何發揮自己的知識技能,利用高效的信息網絡,幫助這部分貧困戶普及科技、收集信息、增收致富?一番思考之后,丁芳馬上行動起來,她夜以繼日地泡在電腦前,搜集整理網上的各類信息,為他們建立蔬菜水果每日價格漲幅表,及時提供病蟲害防治信息和果蔬種植的新技術、新品種;為其中的養殖戶下載解決養殖中的技術難題,擴寬銷售渠道,讓他們擺脫過去盲目、靠經驗的生產方式。

為了讓大家接受科技致富、信息致富的新思想,丁芳經常跑地里幫村民干農活,一邊干一邊幫村民講解知識,遇到自己弄不清的她馬上記錄下來,回去之后再查資料請教別人,直到弄懂為止。丁芳深深地明白,僅有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經歷那是沒有說服力的,只有深入到農戶當中,和村民一起走向田間地頭,才能掌握第一手的資料,才能準確地給他們傳播科技信息。
為了更好的服務群眾,她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設備,為村里建立了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絡平臺,方便了農村黨員干部和農民及時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同時創新了農村基層組織活動內容和工作形式。通過積極開展農業產業化和畜牧業技術等方面培訓,提高村民學習收看遠程教育節目的主動性,增強他們利用遠程教育增收致富的信心,幫助他們提升創業致富能力。慢慢的,來村委會了解信息的村民越來越多了,大家都親切地稱她“信息員”。
日前,筆者來到了丁芳辦公兼住宿的地方,簡陋的房間里除了一張辦公桌和一臺臺電腦之外,就剩一張單人床了。
“我是2011年擔任興國鎮邢泉村支部書記助理,到現在已經9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的工作讓我加深了對農村的了解,讓我對農民有了更深厚的感情,也讓我對農村工作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和熱情。”當筆者問到她的工作感受時,丁芳如是說。

丁芳僅僅是秦安縣53名大學生村官中的一個縮影。這些年輕的村官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充分發揮著科技素質強、信息素養高的優勢,主動承擔在所聯村戶科技惠農的責任。這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平時通過全縣的大學生村官QQ群,暢談致富的新思路、好方法,每個人都在為本村的發展出點子、想對策。自“雙聯”行動開展以來,他們通過村級組織網站的建立,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讓更多農民了解“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和黨的政策,讓干部及時學習和總結“雙聯”行動中反饋出的新經驗、好方法。眼下,這支生力軍正依托信息傳遞運用,領著農民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大道上,昂首闊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