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正值農歷壬辰端午佳節,秦安縣大地灣遺址游客如織,處處彩旗飄揚、福燈高掛。值得一提的是參加第二十三界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的賓客100多人組團來到大地灣遺址旅游考察。秦安縣政府副縣長郭雙江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的陪同考察。

據悉,此次參加第二十三界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的賓客游人 來到大地灣遺址旅游考察活動是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走進名城看天水”旅游考察活動之一,通過旅游考察將有力推動秦安縣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秦安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助推秦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秦安縣為了扎實做好“走進名城看天水”旅游考察秦安活動。日前,對大地灣遺址、大地灣博物館、文廟、鳳山風景區、葫蘆河生態園等城鄉進行了精心的布置,并對旅游景點及公路沿線進行環境綜合整治,以嶄新的面貌歡迎四方賓客的到來。

大地灣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中國甘肅省秦安縣城東北45公里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東,座落在葫蘆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級階地和相接的緩坡山地上,總面積約110萬平方米。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中共甘肅省委確定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58年,甘肅省文管會文物普查時發現該遺址。1978年至1984年,甘肅省文物工作隊進行了連續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13800平方米。大地灣考古出土陶、石、玉、骨、角、蚌器等文物近萬件,發現房址24l座、灶址104個、灰坑和窖穴321個、窯址35個、墓葬70余座、壕溝9條。在我國新石器考古中無論規模、遺跡遺物豐富程度,還是研究價值均超過著名的西安半坡遺址。因此,它被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大地灣博物館,建筑外觀用黃土泥層裝飾,與周圍的地質地貌、自然環境、古文化遺存協調一致,呈折線型延伸到古河道邊,處于半地下狀態,建筑風格古樸宏大。2011年12月31日,投資2000多萬元的大地灣博物館正式開館,正式面向廣大公眾免費開放。該展覽以“文明序曲——大地灣遺址考古成果展”為主題,分為發掘保護、歲月遺痕、陶風彩韻、光華永續四個單元。共展出大地灣遺址考古發掘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文物315件,其中有70件國家級珍貴文物。展覽以簡潔明快的設計風格,運用現代化的展示手段,詮釋了古老的大地灣文明,重現了大地灣先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做到了科學性、藝術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有機結合。

秦安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有大地灣遺址、興國寺、文廟三處全國重點保護單位,還有街亭古戰場、女媧祠、明清店鋪一條街等文化遺存近百處。當地民間文化絢麗多彩,秦安老調、陶藝制作、草編工藝等分別被列入國家、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近年來,該縣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優勢,積極實施”旅游拉動”戰略,著力開發利用女媧文化、大地灣文化、三國文化和民俗文化,培育發展旅游新型產業,通過加強景點景區建設、交通道路建設、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接待設施建設,連年舉辦桃花會、女媧文化節、果品博覽會等大型節會,擴大對外宣傳,打造旅游品牌,構架起了特色鮮明的尋根祭祖游、三國古戰場游和農業生態游,初步形成了行、游、住、食、購、娛相配套的旅游綜合產業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