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村民享受城市待遇
——秦安縣服務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側記

天水市秦安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農村人口占93%,社會服務管理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今年以來,秦安縣以被確定為天水市農村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縣為契機,在社會服務管理工作中,結合縣情實際,突出為民服務特色,加大對農村服務工作的側重點,不斷創新服務管理模式,認真解決社會服務管理熱點、難點問題,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秦安縣情實際的社會服務管理工作之路,有力地保障了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
社會服務管理手段信息化
秦安縣與江蘇海盟金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社會服務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的建設緊緊圍繞“突出農村特色、服務農民群眾”這一主題,建立了以“人員”為對象、“事件”為主線、“地區”為重點、“物資”為保障、“輿情”為導向、“組織”為紐帶,集業務、監督、統報于一體,縣、鄉、村和部門之間協作聯動的社會服務管理工作信息平臺,初步形成了資源整合、數據共享、信息共用、動態跟蹤、全面覆蓋、功能齊全的社會服務管理工作新格局。
近年來,空巢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逐年增多,醫療、就學、外出辦事不便等問題日益突出,秦安縣為在第一時間解決農村弱勢群體的實際困難,為試點村空巢孤寡老人免費安裝固定電話和“一鍵通”呼叫器,與村網格責任人手機和村委會電話相連接,當需要生活照料、醫療救助等幫助時按鍵,村網格責任人可以在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解決問題。同時,在有條件的鄉鎮和村建立“留守兒童之家”,有效解決了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在安伏鄉楊寺村等有條件的行政村建立“留守婦女陽光家園”,并因地制宜開展果樹修剪培訓、留守婦女學法律、留守家庭創平安等活動,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致富本領,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社會服務管理方式網格化
隨著鼠標輕輕一點擊,西川鎮的村干部就可以通過電腦了解全鎮30個行政村每家每戶的基本情況,村干部小楊高興地說:“現在我們再也不用挨家挨戶上門去了解情況了,再遇到特殊天氣時,我們只要通過手機就可以及時給村民發布預警信息,在給工作帶來便利條件的同時也極大地縮短了和村民的距離,能夠更好地服務當地老百姓了。”
結合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建設,秦安縣還為基層網格責任人配備了專門的手持終端,網格責任人可以在第一時間內把網格內的不穩定事件和突發事件的現場圖片、視頻等資料發送到信息平臺,信息平臺根據事件的性質和緊急程度自動通過綠色通道流轉處理,縣、鄉和相關部門領導可在第一時間接到事件報告,并及時指揮處置,防止事態擴大和惡化。通過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明確各級網格服務管理的責任、范圍和工作職責,將全體鄉村干部充實到了各級網格和社會服務管理中心的各個崗位,使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都是社會管理員,建立社會管理全員化的工作機制,形成社會服務管理的工作合力。
社會服務管理機制全員化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逐步縮短城鄉差別,城市里的居民可以享受到各種優質的服務,而農村的服務還處在極端低下的水平,這需要我們今后要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側重點放在對農村的服務上。”秦安縣委常委、縣委政法委書記丁曉來一邊給記者演示全縣布局效果圖,一邊對記者說。
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鄉鎮社會服務管理中心10個,村(社區)社會服務管理站210個。各試點鄉鎮組建了鄉鎮社會服務管理中心,下設綜合服務中心和綜治維穩中心(一大兩小三中心),以現有惠農服務大廳為依托,整合民政、社保、合作醫療、惠農服務等職能,建立了以“一站式”服務為主的綜合服務中心;完善前臺接訪,后臺調處,建立了集綜治、信訪、公安、司法等職能部門為一體的綜治維穩中心;在各村(社區)建立社會服務管理站,積極構建“一委、一村(居)、一站”的“三位一體”工作格局,形成了社會服務管理聯動工作機制。同時,通過明確各級網格的責任人、服務管理范圍和工作職責,鄉鎮、村、社區將655名鄉村干部確定到了各級網格和社會服務管理中心的各個崗位,開展網格內的各項服務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全員化抓社會服務管理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