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2月26日上午,秦安縣行政中心二樓禮堂,春意盎然、氣氛熱烈。象征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政協會徽懸掛在主席臺正中,十面鮮艷的紅旗簇擁兩側。政協秦安縣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這里隆重開幕,來自全縣社會各界的政協委員集聚一堂,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參政議政,建言獻策。
會議應到委員168人,實到150人,因事因病請假18人,符合政協章程規定。
大會執行主席高霆鈞、馬振寰、贠耀德、王蓉、路福太、李育新、王小平、蔡永祥、鄧貴喜、雒小軍、楊寶莉、王尚麟、張榮生、張具虎、成懿、高嘉瑞、李云霞在主席臺就座。
縣委書記王東紅,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賈萬祥,縣委副書記牛新虎,縣委常委楊仁義、郭海軍、任佩光、丁曉來、李愛仙、姚東峰;縣人大副主任魏千乙、劉小秦、陳秦生、張雙喜,縣人大正縣級干部張光寧;副縣長楊棟、樊立農;縣政協正縣級干部李平正,縣武裝部政委王軍,縣法院院長符繼紅;縣人大原主任,縣政協原主席應邀出席大會開幕式并在主席臺就座。
應邀參加會議的還有縣政協原副主席,其他縣級干部,不是政協委員的各鄉鎮長、黨委副書記,縣直部門、駐秦單位主要負責人。

上午9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秦安縣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隆重開幕。
大會由大會執行主席、縣政協副主席馬振寰主持。縣政協主席高霆鈞代表政協秦安縣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政協工作報告;縣政協副主席路福太代表政協秦安縣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十二屆一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報告;縣委書記王東紅作重要講話。

縣委書記王東紅在講話中指出,過去的一年,縣政協領導班子和廣大政協委員,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充分發揮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作用,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王東紅指出,縣政協和全體政協委員要充分認識黨的十八大的重大歷史意義、重要歷史地位和特殊歷史貢獻,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一項長期工作,全面準確把握黨的十八大精神實質、科學內涵和戰略部署,自覺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統攬和指導政協工作。要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著力在支持發展、促進團結、構建和諧等方面充分發揮重要職能作用,為推進全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多做貢獻。
王東紅強調,縣政協和全體政協委員要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機制,努力在履行職能上取得新成效。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要集聚各界力量,堅持原則,遵守章程,拓寬履職領域,提高履職能力,確保各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要切實創新政治協商思路,把政治協商納入重大決策程序,增強民主協商的計劃性、嚴肅性和實效性,使縣委、縣政府制定實施的各項政策措施更加符合中央、省、市的要求,符合秦安的實際,符合人民群眾的愿望。

王東紅強調,縣政協和全體政協委員要切實完善民主監督機制,認真履行民主監督職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民主監督的重要內容,積極協助黨委、政府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要積極探索參政議政的新領域、新方法,切實把政協的人才優勢和智力優勢轉化為工作優勢,圍繞全縣工作大局,組織廣大政協委員深入分析研究制約和影響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提出切合實際的意見建議。
王東紅要求,全縣各級黨組織一定要高度重視政協工作,全力支持政協依照章程開展工作,為政協履行職能創造條件、提供保障、搭建平臺,不斷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要不斷加強政協組織自身建設,強化理論武裝,組織委員深入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和政協章程,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進工作的實際行動,轉化為做好人民政協工作的過硬本領。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人民政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經常聽取來自政協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辦理政協議案和委員提案,及時做出答復,切實抓好落實,為政協委員履行職責創造良好條件。

縣政協主席高霆鈞在報告中從“緊扣中心,廣泛協商議政;全力服務大局,積極建言獻策;堅持為民富民,傾心關注民生;主動協調各方,維護團結和諧;重視自身建設,不斷提高素質”5個方面回顧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工作。他說,2012年縣政協常委會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旗幟,把握主題,圍繞中心,按照“顧大局、系民生、構和諧、履職能、求實效”的工作思路,認真履行職能,全面完成了十二屆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做了大量工作。
就今年縣政協工作,高霆鈞指出,2013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縣政協常委會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按照縣委十五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的總體安排部署,把握主題,服務大局,協調關系,凝心聚力,探索創新,履職建言,為推進全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做出不懈努力。
高霆鈞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縣政協常委會要把深入學習好、貫徹好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切實把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八大精神上來,統一到縣委十五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的總體要求和部署上來,增強工作的自覺性和責任性,在言行上講政治、顧大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鼓勁、再出力。要緊緊圍繞“十二五”規劃的實施和全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就全縣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情況、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建設情況、金融支持企業發展情況、農業綜合開發等情況進行調研。要繼續做好聯系村的“雙聯”工作,在基礎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多為民辦實事、做好事。

高霆鈞強調,縣政協組織要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社會團體和無黨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充分聽取和采納他們的意見建議,努力營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融洽和諧的良好參政議政氛圍;要加強與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聯系與溝通,拓寬“三胞”聯誼渠道,關注利益訴求,暢通表達渠道,加強與非公有制經濟等社會新階層代表人士的團結與合作,引導他們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發揮作用;要堅持民主協商、平等議事、廣開言路、集思廣益的原則,圍繞黨委、政府重大決策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認真組織委員和黨派團體、無黨派人士及各族各界人士開展協商議政;要不斷加大民主監督力度,推進以協商討論和批評建議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監督,增強監督實效;要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不斷暢通表達渠道,為黨委、政府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科學決策提供服務;要著力在提高提案質量、辦理質量、服務質量上下功夫,進一步加大提案督辦力度,不斷提升政協提案的成果轉化率。
高霆鈞要求,要始終把加強政協自身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充分發揮政協各專委會的基礎作用、界別的代表作用、委員的主體作用,不斷提升履行職能的能力;要逐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不斷提升政協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工作的能力。要以建設學習型、服務型、效能型機關為目標,全面加強政協機關的思想、組織、作風和業務建設,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堅定、作風優良、學識淵博、業務熟練的政協干部隊伍,不斷提升為大局服務、為發展服務、為群眾服務的能力。

(縣政協副主席馬振寰主持會議)

(縣政協副主席路福太作提案工作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