媧鄉巨變奔小康
——秦安縣扶貧開發工作紀實

六月的秦安,綠意濃濃,生機勃勃。走進秦安縣劉坪鄉東掌梁流域,隨處可見干部群眾辛勤忙碌的身影,大家齊心協力修農路、建果窖、改危房,一場熱火朝天的扶貧攻堅戰正在這里展開。
去年以來,秦安縣把劉坪鄉東掌梁流域列為全縣“整村推進、連片開發” 重點扶貧項目區,投入扶貧資金2488萬元,對該流域的大灣、杜寨、任吳、黃灣、周灣、川子、墩灣等7村實施了片帶式綜合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效。至目前,已砂化農路19公里,硬化道路32公里,完成道路綠化27公里,建成果窖110座,興建1.2萬平方米集雨場一處,新建優質果園800畝。這只是該縣扶貧開發的一個縮影。
秦安縣是全省十八個干旱縣之一,也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三西”農業建設縣。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整流域整村推進和連片開發為重點,堅持不懈修梯田、興水利、通農路、打水窖、覆地膜、栽果樹、養家禽、建基地、興產業,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縣情實際的扶貧開發新路子,昔日貧瘠落后的羲里媧鄉,如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至 2012年底,全縣貧困人口由 2011年的25.02萬人減少到22.52萬人,共減貧2.5萬人,貧困面由2011年的43.37%的下降到39.3%,下降4.1個百分點,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1年的3294元增加到3909元,凈增615元,年增長18.67%。

項目扶夯基礎
“過去每天都為吃水發愁,天不亮就要走兩三里山路去挑水。現在可好了,大家盼望已久的自來水終于接到了家中。”秦安縣安伏鄉楊寺村村民李桂香高興地說。
楊寺村堅持統一規劃、整合項目、政府引導、群眾自建的原則,爭取國家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資金393萬元,完成了154戶住宅建設,改擴建學校1所,修建農路6.7公里,自來水入戶154戶,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秦安縣積極實施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整合交通、農業、林業、水務、教育等相關部門的項目資金,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先行的原則,將50%左右的扶貧資金用于梯田、農路、提灌、橋涵等基礎設施建設,群眾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看病難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有力改善了貧困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了自我發展能力。2010年以來,在興豐鄉燕灣、云山鄉高黨等32個貧困村實施了參與式整村推進項目,在劉坪鄉黃灣等15個村實施了1個片帶開發和兩個整鄉推進項目。累計新修砂化農路156.4公里,硬化道路57.8公里,梯田9550畝,小型水利2處,過水橋面3座。

產業扶貧增收入
產業是助推一方經濟發展的核心。近年來, 秦安縣積極實施開發式產業化扶貧工程,在淺山干旱地區大力發展“梯田+水窖+果椒園+果窖+科技”的示范園建設,在高寒陰濕地區綜合發展農、林、牧、草業,在川區鄉鎮重點發展龍頭企業和中介組織,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2010年以來,全縣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076.7萬元,在46個貧困村栽植優質果園16080畝,新修簡易半地下式通風果窖1445座。至2012年底,全縣以蘋果、桃、花椒為主的林果業栽植面積達到88.93萬畝,林果總產值16.11億元,林果收入占農民總收入的71%。投入財政扶貧資金223.7萬元,扶持貧困村農戶養殖育肥豬1656頭,牛950頭,獺兔1500只。至目前,全縣建成養殖場159處,養殖小區45個,養殖專業村58個。2012年實現畜牧業收入4.83億元。
同時,該縣相繼建成了秦安長城果汁飲料有限公司、天水盛源商貿有限公司等一批省、市級扶貧龍頭企業,并與貧困村農戶實行訂單生產,積極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形成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營機制,有效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科技扶貧添活力
扶貧工作是以解決貧困群眾的溫飽問題為基礎目標,但最終目的是通過扶貧開發提高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致富本領。本著這樣的認識,秦安縣不斷加大科技扶貧項目的投入力度,將新品種、新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和勞動力轉移培訓作為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措施來抓,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0年以來,該縣在逐步建立完善農業服務體系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農民科技協會,積極開展科技培訓。累計開展果樹修剪、果品套袋、果園管理、果品保鮮、病蟲害防治、養殖技術等各類技術培訓3.2萬余人(次),推廣科技項目8個,引進新品種6個,推廣面積達3萬畝以上,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貢獻率和覆蓋面逐年提高。
同時,大力開展職業教育、勞動技能和“兩后生”培訓,積極實施“雨露計劃”工程,先后培訓“兩后生” 3054人,扶持貧困家庭學生12000名,使全縣80%以上的貧困村勞動力得到穩定就業。2012年,全縣輸轉剩余勞動力10.11萬人,創勞務收入達11.8億元。

雙聯扶貧促發展
聯村聯戶促發展,為民富民奔小康。“雙聯”行動的深入推進,有效促進了扶貧開發的縱深發展,加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說到“雙聯”行動帶來的好處時,興豐鄉燕灣村群眾你一言、我一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雙聯的干部和單位幫助為我們制定了扶貧開發規劃,協調引進了項目資金,幫助我們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支柱產業,現在我們村實現了果樹全覆蓋,建成了2座果品交易大棚,再也不用拉到幾里路以外去銷售蘋果了。”通過開展“雙聯”行動,燕灣村道路硬化了,學校變美了,產業更強了……欣欣向榮的景象,使村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雙聯”扶貧行動帶來的新變化。
該縣搶抓“雙聯”行動的重大機遇,積極聯系省、市各級幫扶單位,加強縣、鄉單位幫扶工作力度,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形成扶貧開發工作的強大合力。2012年,省、市、縣、鄉四級幫扶單位共為全縣335個貧困村直接捐助資金達2353萬元,捐助各類物資折價574萬元,落實各類幫扶項目790個、總投資3.9億元,累計為群眾幫辦實事9600件。新建便民橋6座,產業路50條95公里,拓寬鋪沙農路8條21公里,通暢工程38村82.8公里,梯田4.5萬畝;幫扶改建學校5處,新建學生營養餐廳2處、農村中心幼兒園9所、留守兒童之家18所;改擴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69個,新建村級衛生室7所、群眾文化活動廣場4個、城鄉五保家園3處。“雙聯”行動有力助推了扶貧開發深入開展,加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