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秦安縣按照“優質、高產、生態、安全”的果品生產理念,精心組織,靠實責任,強化服務,狠抓落實,著力打造全國果品產業重點縣,全縣果品產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果品基地已具規模
在秦安縣王尹鄉孫灣村,71歲的高偉生老人正在果園里勞作。老人感慨地說:“過去我們這里主要種小麥,產量不高,一年下來只夠個口糧。現在政府不但幫助我們修梯田、種蜜桃,還幫助我們硬化水泥路,好日子有盼頭了。”
近年來,王尹鄉按照“南山蘋果北山桃”的產業發展布局,堅持“宜果則果壯產業,宜林則林促生態”的原則,探索出了“梯田+林果+全膜+節灌+路網”的五位一體發展模式。
2013年,秦安縣完成基地建設5.247萬畝,全縣水果總面積達71.58萬畝。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建成了王尹鄉下灣里流域、千戶鄉渠子灣流域、五營鄉臥牛坪流域、中山鄉老虎咀流域等11處千畝以上果品基地。秦安縣在擴大發展果品基地的過程中,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合理布局、深度開發、提高效益的原則,大力發展以蘋果、桃、花椒為主的果品生產基地。“我縣積極實施310國道沿線老果園改造示范園建設、蓮花鎮紅富士蘋果標準化示范園建設、劉坪何灣綠色標準化蜜桃生產基地建設、王尹萬畝優質標準化蜜桃基地建設、隴城常營高光效蘋果示范園建設、隴城鎮西番坪蘋果幼樹標準化管理示范園建設等六大林果產業提升工程,今年共完成以果園提質增效、蘋果高光效整形修剪、桃樹長枝修剪為主的老果園提升改造5.03萬畝。”秦安果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劉坪鄉何灣萬畝優質蜜桃基地)
實用技術推廣引用
秦安縣積極實施科技興國戰略,健全完善市場服務體系,取得顯著成效。完成了隴城鎮西番坪有機蘋果標準示范園、魏店鄉侯坪“果畜沼”生態循環蘋果標準示范園、郭嘉鎮朱灣“果畜沼”生態循環蘋果標準示范園三個省級蘋果標準園建設。大力推廣疏花疏果、果實套袋、配方施肥、起壟鋪黑膜、高接換優、高光效樹形、梨小食心蟲“十字”防治方法和昆蟲外信息激素測報等綜合技術。使果品優質果率達65%以上,商品果率達85%以上。農村果品專業合作組織的成立和果品市場的建立對積極開展果樹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推廣,搜集與發布果品生產與銷售信息,參與果品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有效促進全縣果品產業化的發展進程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至目前,全縣共舉辦果園技術管理培訓335期,培訓果農3.12萬人(次),發放果園管理技術手冊6000冊,技術資料32000多份。通過技術培訓,使果農和技術人員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業務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中央電視臺七套《聚焦三農》欄目深入秦安縣劉坪鄉萬畝桃園進行采訪拍攝)
果品推介成效顯著
為了提高秦安果品的知名度,秦安積極組織優質果品參加全國名優果品交易博覽會、蘭洽會、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等省內外的各種節會,進行全方位的展示展銷和宣傳推介。秦安果品在國內外市場上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多次獲得國家、省、市名特優農產品殊榮。在“2013年中國園藝學會桃分會‘蒙陰杯’全國賽桃會”上,秦安蜜桃倉方早生榮獲銀獎;2012年11月,秦安縣選送的俄矮二號、天汪一號、金冠、惠民短枝林果榮獲甘肅省名優林果鑒評三金一銀大獎,其中俄矮二號、天汪一號榮獲元帥系金獎,金冠榮獲金冠及其它品系金獎,惠民短枝榮獲富士系金獎;2012年在全國名優果品交易博覽會上秦安蘋果榮獲暢銷產品獎。在2012年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秦安蜜桃品牌價值人民幣7.04億元,秦安蘋果品牌價值人民幣13.48億元。
營銷網絡初步建立
秦安縣不斷健全完善果品市場化服務體系,實現了生產與銷售的對接、農民與產業的雙贏。按照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要求,綜合運用政府引導、市場調節等手段,不斷提升市場服務功能,一批果品市場建成運營。同時,建立果品銷售“內聯外接”機制,對內建立了一批經政府認定的果品收購網點和經營隊伍,規范果品營銷渠道,對外實行分類、分級包裝,統一標志,終端直銷,樹立誠信買賣的良好形象。秦安縣專門成立了果農協會,至今累計達到97個,會員10050多人,積極為果品銷售牽線搭橋,聯絡客商,撮合交易。建立信息服務平臺,加強與省內外農業網站的聯系,實現信息共享,形成了“外聯市場,內接農戶”的果品銷售網絡。秦安果品暢銷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四川、北京、上海、廣東等24個省市,還遠銷俄羅斯、印度、韓國等國家,進入國際市場。
今后,秦安縣將以打造全國果品產業重點縣為目標,按照生產標準化、產業規模化、管理科學化、組織規范化的要求,積極推進現代高科技果品產業園區建設,進一步擴大優質林果基地規模,加強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應用,加大秦安果品的宣傳、保護、推介力度,不斷提升林果產業的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