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秦安縣開展“服務群眾我最近”大討論活動,增強活動實效性,活動對象由窗口服務單位向全體機關事業單位和公共服務部門拓展,實現全覆蓋。凡是為群眾辦事服務的單位,公共服務、公共行政辦理的單位,一個不漏全部參加,尤其是人社、衛生、執法監管等涉及群眾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的單位全員參與, 形成上下聯動的良好局面。
縣人社局是全縣最大的窗口單位,通過梳理征求到的群眾意見和建議,確定第一批即知即改事項11個,并通過秦安縣電視臺《秦安新聞訪談》欄目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限期整改,目前已全部兌現承諾,完成整改。為了給老百姓提供及時、便捷、貼心的服務,在硬件方面,在辦事窗口安放小凳子16把,添置飲水機兩臺,提供一次性口杯;安裝了電子顯示屏;在一樓大廳活動辦區域設置黨務政務公開欄、公開承諾書、即知即改公示欄;在醒目位置懸掛辦事流程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公約、文明用語和“忌”語宣傳牌。
縣城建局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根據老百姓提出的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問題,加大了城區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力度,堅持“三掃兩灑”,實行全方位、無縫隙滾動式作業,提高巡查頻率,實現了城區路面問題在路面解決,力爭把一線問題在一線解決。及時加強生活垃圾拉運后垃圾點的管理,對死角垃圾進行集中清理,防止垃圾堆積。為了加大環衛力度,實行密閉式運輸,防止沿路遺撒,做到了垃圾日產日清。投資18.8萬元,購置垃圾桶80個,果皮箱188個,對興國文化廣場、成紀大道、解放路、北壇步行街、環城西路等主要區域和路段的垃圾桶進行了維修更換且設置了果皮箱,實現了城區保潔全覆蓋。與此同時,積極組織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定期不定期地組織黨員志愿者集中清理人行道、綠化帶、背街小巷等區域垃圾,改善城區群眾生活環境衛生。縣建設局針對興國文化廣場綠化帶破損嚴重等現象,積極籌措資金,組織人員,精心設計,投資208萬元,對興國文化廣場進行改造提升。針對城區人行道破損等現象,投資241萬元,對太白街、興國路、環城西路、成紀大道、大眾路步行街等路段的人行道進行維修改造,改造維修人行道總面積約17000m2。并對城區損壞的路燈及時進行了維修更換,維修更換損壞的路燈109盞。
執法監管部門、窗口單位等與社會公眾關系密切,承擔著執法執紀、社會監管、公共服務等職能。在這些部門和單位開展的“優質服務我爭創”大討論活動中,緊貼服務對象所思、所急、所盼,深入思考有沒有比較嚴重的“三難”、“三亂”以及濫用職權、吃拿卡要等問題,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深刻感受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緊緊圍繞群眾期盼什么樣的服務態度、什么樣的服務流程、什么樣的服務環境、什么樣的服務質量,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深入開展。
“在工作中,我們使用文明用語,杜絕服務忌語,自覺杜絕‘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不良習氣。對提出的問題或疑問,做到耐心解釋,微笑相待,來有迎聲,走有送聲,使他們真正感受到溫暖。”秦安縣公安局辦證大廳的小李告訴記者。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秦安縣對確定的即知即改事項制定“路線圖”,從群眾最迫切需要及最不滿意的地方做起、改起,讓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各窗口單位、服務行業和執法部門均建立了首問責任制度,通過“一次性告知書”,向群眾公開辦事流程和收費標準,明確辦結時限,接受群眾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