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平坦、村容整潔、景色秀麗,走進秦安縣云山鄉高黨村,優美的鄉村環境讓人心曠神怡。一棟棟富有農家特色的民居坐落于青山環抱的小山村中,一條條水泥路通到每家門前。村里的養殖場、蘋果園,帶富了戶戶村民……村貌之變、產業之變、民風之變,不斷刷新著人們對農村貧困落后的概念。

談起產業路,村民們顯得很興奮。從他們口里得知,水泥路通到家門口后,村里的農業產業發展也有了起色,現代養殖業、種植業成為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幾乎家家都發展起了林果產業,好幾家養起了雞、豬、羊等,村民收入也增加了。“路修通了,產業變強了,村里的垃圾也有歸宿了,發家致富的路子多了,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這一切變化都得益于美麗鄉村建設,得益于黨的富民政策。”說起村里的變化,大家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在村里文化休閑廣場上,無論是在清晨、午后,或是夜幕降臨時,附近的村民都會來到這里,休閑散步或健身運動。特別是到了晚上,忙完了農活的村民不約而同地聚在一起,或跳舞、或聊天、或玩耍,豐富的文化生活,除去了他們勞作的辛苦。高黨村村民高小蘭樂呵呵地說,“每天晚上只要有時間,我就來這里跳廣場舞建身,既放松了心情,又拉近了鄰里關系。”
“以前,村里人干完農活,除了打牌賭博很少有其他活動,鄰里糾紛也多。現在大家空余時間跳舞、唱戲、讀報,還可以參加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生活充實和諧多了!”談起現在的生活,村民高喜生老人笑得合不攏嘴。

“現在,村里人都能將垃圾定時送到指定地點,養成了自覺打掃街道衛生的習慣。”高黨村黨支部書記高保生說,“以前我們村環境衛生非常差,通過村莊整治,村民素質逐步改變提高,村莊面貌大變了樣。”高黨村結合村情實際,制定了《高黨村村莊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堅持以人為本、統一組織、全民參與、互相監督的原則,嚴格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并成立了農村環衛保潔隊,定期開展環境衛生清潔行動,真正做到了環境衛生整治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秦安縣先后為高黨村硬化水泥路3.6公里,修建道路排洪渠1.3公里,沿通村道路栽植行道樹893株,新建垃圾點3處、填埋點1處,實施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建成359.36平方米二層磚混結構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并配套修建文化廣場2858平方米,綠化83平方米,安裝太陽能燈4盞。同時,配備手推式垃圾保潔車2輛,垃圾清掃工具12套。
據云山鄉黨委書記蔡向增介紹,高黨村“美麗鄉村”建設以整村莊治臟、亂、差為突破口,按照“凈化、硬化、亮化、綠化、美化”標準,大力改善人居環境,倡導文明健康新風尚,努力構建產業發展、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生態良好、鄉風文明的幸福新農村。

美麗鄉村建設,拉近了群眾和政府的距離,通過硬化村莊道路、改造農村電網、設置村內環衛設施、修建文體活動場所、綠化美化村莊,全村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解決了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實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