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話 :近年來,秦安縣教育工作以實現“教育強縣”為目標,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以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為抓手,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耕耘在教育教學一線的教師,立足三尺講臺,嘔心瀝血,默默耕耘,履行著人民教師的神圣職責,為全縣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從即日起,縣委外宣辦、縣新聞中心在中國·秦安網開設《園丁頌》專欄,宣傳報道部分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引導和激勵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恪盡職守,扎實工作,嚴謹篤學,奮發進取,為全縣教育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園丁頌】
生命因奉獻而美麗
——記秦安縣王鋪鄉中心小學教師張新喜

作為人民教師,耿耿園丁,意拳拳育人之心,身于幽谷處,孕育蘭花香。今年是秦安縣王鋪鄉中心小學教師張新喜從教的第23個年頭,他默默地守候著那份簡單而執著的人生信念,在鄉村教育這個舞臺上走過了他的青春歲月。在鄉親們眼里,他是一個有水平、有愛心、疼愛孩子的好老師;在學生們眼里,他是一位亦師亦友的老大哥。
多年來他一直堅持的教育理念是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育學生。對于天真爛漫的孩子來說,他們特別渴求和珍惜教師的關愛,師生間真摯的情感,這會使他們自覺地尊重教師的勞動,愿意并喜歡接近老師,向老師袒露自己的心聲。
張新喜不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德育教學滲透到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在課堂外帶領學生到走進現實生活中去,開闊學生視野,培養了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張新喜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他深入鉆研教材,積極探索教法,摸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諸如:“學生提問式”、“交流式”、“探索式”等,收到了顯著的效果,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他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模式,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益,改變陳舊教學方法,學習并成功運用“當堂訓練,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從而營造出了寬松、愉快、和諧的課堂境地,使學生思緒活躍、學習興趣濃厚。總結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經驗,寫成了《淺淡小組合作小學》、《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估算意識》、《如何培養學生自信心理》、《搞好班級德育工作的策略》。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則不從。”作為一名教師,張新喜更注重榜樣的力量,以身作則。要想讓學生心服口服,讓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就先做到。山區學生基礎差、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為了把教學搞好,在“行為示范”上做文章,和其他科任教師密切配合,在學生的出勤、成績、能力、品德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學生心悅誠服,不論該班的紀律衛生,還是學習成績,均高出其他平行班,該班學年度被評為先進集體。
在二十三年的教學工作中他始終堅信著“愛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有愛才會有真正的教育。在他心中,每個學生都是自己的孩子,他把愛毫不吝惜地獻給他們。在他們生病的時候,會送上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個關愛的眼神;在他們傷心的時候,又會悄悄地寫上一張紙條,捎去幾句安慰;在他們犯錯的時候,還會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引導他們改正錯誤,走向成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二十三年來,張新喜在教育園地里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心中那份熾熱的愛,并用愛心鑄造著偉大的師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