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加入合作社以來,合作社不僅為我們統一供應農資,進行果園管理指導,待蘋果成熟后還統一進行收購,貯藏和銷售,真正實現了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近日,談起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好處,秦安縣郭嘉鎮吊灣村村民王星月高興地說。

近年來,秦安縣圍繞戰略性主導產業、區域性優勢產業和地方性特色產品,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全縣17個鄉鎮的特色優勢產業普遍建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全和規范合作社的組織機構、民主管理、股金設置、盈余分配、財務制度、檔案管理等運行制度,逐步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利益保障機制、民主監督機制和積累發展機制。統一質量安全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統一產品和基地認證認定,統一品牌、包裝和銷售,不斷增強合作社的服務能力。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行,大力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通過開展信息和購銷服務,使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實現了有效對接,統一組織生產、收購、銷售,架起了農戶生產與市場之間的橋梁,為加快全縣主導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組織載體。加強了農民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在合作社的引導和帶動下,廣大農民群眾的商品意識、市場意識逐步增強,創市場、打品牌、搞經營的能力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戶參與農產品經銷,成為農產品市場的主力軍。加快了農業生產的標準化進程。通過發揮合作社的橋梁、紐帶、協調管理和組織服務功能,使科技推廣在深度和廣度上有了新的突破。農民合作社根據不同要求和市場需求,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規范農產品標準,成為農業標準化建設和科技推廣的重要推動力量。推動了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多數是圍繞當地林果產業和新興產業的開發建立起來的,這些組織通過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系列化服務,有效地把分散經營聯合起來,促進了主導產業的發展。提高了政府服務農村工作的效能。農民合作社一方面代表農民利益,反映農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為縣委、縣政府的決策和宏觀指導提據依據;另一方面,通過引導和扶持合作社發展,將縣委、縣政府想管而又管不了或者不能直接管的事交由農民專業合作社完成,解決了市場“缺位”問題,提高了指導和調控農業農村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兩家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示范社、7家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范社,14家合作社被評為市級示范社,46家合作社被評為縣級示范社,并注冊了興馨、媧鄉、可泉山雞等5個商標。合作內容從原來單純的生產環節擴展到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合作領域也從單一產品擴展到種植、養殖、加工、倉儲、運銷、技術、信息等多個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初步形成了以區域特色農業為依托,以產業大戶為核心的發展格局。

今年以來,秦安縣新注冊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74家,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267家,入社社員1.98萬戶,帶動農戶4.1萬戶,社員出資總額46454.48萬元。已實現規范化建設的合作社達到了34個,建立了省、市、縣三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體系。通過加強指導,重點扶持,著力培育,總結經驗,以點帶面,引導更多的主體創辦和領辦合作社,引導更多的農民加入合作社,輻射帶動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