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規范,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今年縣文明委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第三屆道德模范的推薦評選工作。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各鄉鎮、各部門共推薦敬業奉獻、孝老愛親、誠實守信和助人為樂四類人選30名,經過摸底初審,初步確定12名同志為秦安縣第三屆道德模范候選人,現將這12名同志的事跡陸續進行展播,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和廣大群眾的意見。
【秦安縣第三屆道德模范候選人事跡展播】之八:
群眾的需要就是使命
——記秦安縣中山鄉緱灣村黨支部書記緱有來

走進秦安縣中山鄉緱灣村,似乎走進了“人間天堂”,硬化的道路平闊便捷,白墻青瓦的農家院落干凈整潔,道路兩旁的行道樹列隊歡迎,嬉戲歡笑的孩童和悠閑自樂的老人在新建的村文化廣場上享受著悠然的“城市化”生活。正是因為村支書緱有來,帶領全村的百姓把緱灣村建設成了一個富裕村、文明村。
緱灣村由于基礎設施滯后、大部分土地是陡坡地,多年來,農民靠天吃飯,生活水平一直停滯不前。雙聯行動開展后,這個有名的貧困村卻成了秦安縣的“明星村”。而這一切的變化與緱增來說的好支書緱有來密不可分。
2008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不久的緱有來就下定決心要摘掉縣級貧困村的“帽子”,他時常記得當選書記之初父親告訴自己的一句話:“群眾的事無小事,要對得起全村人對你的期望!

憑著這種信念,緱有來一上任,就開始挨家挨戶摸底調查,診斷貧困原因,并召集村民代表開座談會征求意見。正好此時全省的雙聯行動全面啟動,頭腦靈活的緱有來決定以雙聯行動為載體,在幫扶的基礎上,自力更生。于是他在深入調研、摸清村情、尊重民意的基礎上,提出了“遠抓特色產業、近抓畜牧養殖、現抓勞務輸出、狠抓基礎設施、齊抓生態文明、建設幸福新村”的發展思路,并與雙聯單位一起研究制訂出緱灣村貧困戶脫貧致富計劃和未來發展藍圖。
脫貧先脫貌!叭烁F志不能窮,我們不僅環境要光鮮,精神頭也要足!痹诰椨衼淼挠^念里,精神面貌是第一位的。正因如此,他就帶領群眾從改變村容村貌開始,先是多方籌資綠化村莊,接著開始了多次大規模的村容村貌整治,一次又一次親自動手,一次又一次貼心交流,群眾們被感動了,脫貧致富謀發展的心都凝聚在了一起。
為了讓群眾的精神生活更富足,緱有來積極與雙聯幫扶單位天水監獄聯系,爭取幫扶資金10萬元,帶領全村群眾投資投勞,高標準建成緱灣村村級綜合服務中心1處,建筑面積260平方米,并配套建成緱灣村文化廣場,面積達到600平方米。這些基礎設施的改善和建設,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得到全體村民的高度評價。一件件看得見的實事、好事,不僅讓廣大村民真正感受到了雙聯行動帶來的新變化,也讓村民們對緱有來有了更深刻的信任。

如何推動緱灣村的整體發展,輻射帶動村民收入的提高,進而達到脫貧致富的目標?是他一直反復思考的問題。村里工作千頭萬緒,從哪里抓起?思前想后,緱有來決定先從增加農民收入入手。為了增加農民收入,他結合村情,因地制宜,在全村發展起了以花椒、蘋果為主導的林果產業。2012年,在雙聯單位的幫扶下又建成了標準化果園300畝。為了提高產量,增加果農收入,在緱有來的協調下,縣果業局高級農藝師歹富江和“土專家”靳志強多次來緱灣村為果農進行果樹修剪和果園管理培訓,提升了果農果園管理水平。

以前的緱灣村,天晴出行一身土,下雨出行兩腳泥,農產品的運輸全靠人挑肩扛,交通十分不便。緱有來經過多方聯系先后硬化通村路2.5公里,硬化小巷道3.5公里,砂化道路2.5公里,新修產業路4公里,行路難、出行難和運輸難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路暢通了,農產品能買到好價錢,農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
看到群眾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緱有來開心地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現在老百姓都富了,也變文明了,作為基層的黨員干部,我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帶領廣大群眾,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更加堅定的信念和堅實的腳步做人、做事,同大家一起收獲富裕,收獲幸福!”
